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日前在社群媒體上表示,日本潛艦比海鯤號便宜多了,乾脆請日本賣我們潛艦,ㄧ定又要引發熱議了。筆者看到這句話,真是又笑又氣。這種話,外行聽了覺得痛快,內行看了只覺得悲哀。

台灣與日本在軍武領域的二軌交涉,不是四年,而是整整四十年。從裝甲車的民用版、軍用卡車的民用版,到戰車製造技術、潛艦轉售與潛艦技術移轉,我國政府與日本各重工企業(包括川崎、三菱、IHI等)早就想盡各種方法交涉、協調、嘗試。結果如何?沒有一項能成。

事實上,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國際政治現實使然。日本是美國的條約盟國,一切軍武輸出都受《美日安保條約》與美方出口管制所限。即便日本願意,華府也不會點頭。這不是喊幾句「成本比較」就能解決的事,而是牽涉國際戰略與地緣平衡的「深水區」議題。

正因為談不下來,我們才必須走上自製之路。這條路艱難、昂貴、充滿風險,但它代表的是國家主權與技術自主的決心。這樣的道理,並不是太難懂。偏偏有些人自以為一句「日本比較便宜」就能高談闊論,卻全然不懂背後四十年來的艱辛與無奈。

如果真覺得日本能賣我們潛艦,那就請你去談談看。給你五年,不用馬上談成。五年談不下來,請把「胸腔科醫師」改成「喇叭嘴科醫師」,或許那樣比較符合專業誠實原則。

國防議題,不是拿來湊熱度的題材,也不是比價網站。這不單純是工程與預算問題,而是關乎國家存亡的問題。台灣從潛艦國造開始,付出的不只是金錢,更是一次又一次被封鎖、被拒絕後仍不放棄的堅持。這樣的努力,不容被一句「日本比較便宜」輕描淡寫。

拜託各位專業人士,醫師也好、學者也罷。在發表高見前,先了解背後的歷史與脈絡。救人需要專業,保國同樣如此。不要讓外行的輕率,糟蹋了內行人的血汗。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