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從北京來台灣玩的旅人,在社群上寫下這句話:「原來活著可以不用低頭。」簡單幾個字,卻讓很多人讀了心裡一震,那不是觀光心得,而是一種對比出來的現實。

他說,來台灣的幾天,最讓他驚訝的不是夜市、不是風景,而是那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的氣氛。捷運上沒人插隊,店員會主動幫忙,街頭有人舉牌抗議,沒人害怕、也沒人被帶走。他說:「在我們那邊,這樣的畫面是不被允許的。」

那天在西門町,他看到幾個年輕人舉著彩虹旗,笑著和路人合照,那一刻他覺得有點酸,因為在中國,這樣的畫面只會出現在審查前的幾秒,然後就被刪光,他說自己第一次明白,原來不同聲音也能被尊重。

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差別,在台灣,自由不是口號,而是空氣;在中國,自由不是沒有,而是得被允許;同樣講中文,一邊可以唱搖滾、畫漫畫罵政府;另一邊,連轉貼一句話都得先想風險,台灣人也許早就習慣了,但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那是一種遙遠的奢侈。

有人留言說:「台灣不完美,但至少活得有人味。」這句話說得很簡單,卻觸動了大家的心,因為尊嚴從來不是理想,而是能被平等對待、能安心說話,不用面對滿街的監視鏡頭、實名制,還有那些不能說的清單。

我想,那位旅人會永遠記得在台灣的那幾天,因為那是自由的樣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