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北京,又到了會議季了,中共四中全會即將登場,照理說這樣的「黨內大會」應該是定方針、談路線,但如今的中國政治,會議前的焦點早就不在政策,而是聚焦在名單內誰升、誰落、誰出事。從軍方將領到地方書記,一波接一波的被查與免職,反腐、整肅變成了固定的儀式活動。

對台灣人來說,這樣的戲碼既熟悉又陌生,越靠近權力中心,越危險;陌生的是,我們早已習慣透明制度與輿論監督,反腐不該是領導人「想查誰就查誰」的政治手段,但是在中國,腐敗不是例外,當權力越集中,貪腐越根深蒂固,因為沒有監督,就沒有界限。

中共總愛說自己「刀刃向內」,但每一次反腐都更像一場忠誠測試,官員怕的不是被查,而是站錯邊;底層人不敢說真話,只能看風向行事,整個體制試煉在恐懼中維持秩序,看似嚴明,其實脆弱,反腐反而變成一場政治表演,讓人看見誰還能留在權力的光裡,誰被推入陰影。

對台灣而言,這樣的政治文化不只存在於中國內部,因為這樣的政治文化,也滲進他們對外的行為模式:決策不透明、責任不分明、忠誠高於專業。當對岸的體制越封閉,外界的不確定就越高。這不只是中共的問題,更是全球民主國家在面對中國時,最該保持距離與警覺的理由。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