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載,桃園某國小三天二夜畢業旅行,費用近七千三百元,家長咋舌,社會熱議。畢業旅行向來是學生生涯中最令人期待的一段旅程,它不僅是對學習階段的一種青春儀式,更承載著與同窗共創回憶的美好意義。然而,近年來不少學校卻出現了畢業旅行報名人數逐年下降的情況,引發教育界與社會的關注。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這個本該熱烈響應的活動逐漸冷卻?且由紛說。
隨著物價不斷上漲,畢業旅行之交通、住宿、餐飲、門票以及保險等,三至五天的畢業旅行動輒需要上萬元,若選擇出國更可能高達數萬元。對於收入有限的家庭而言,這筆開銷造成了沉重壓力。尤其在經濟景氣不佳、家長必須精打細算支出的情況下,許多人不得不將「能否負擔」作為考量,最終選擇讓孩子不參加。這樣的現實困境,造成報名率下滑。
隨著旅遊方式日益多元,學生與家長擁有更多替代方案,有些同學會選擇自行組團,安排更符合興趣的輕旅行;有些家庭則會利用暑假安排海外自助行,讓孩子獲得更自由的探索經驗。相較之下,學校統一規劃的畢業旅行顯得彈性不足,甚至過於「千篇一律」,傳統三六九的主題式遊樂或水上活動早就玩過了,若無新方案吸引,學生自然不再把學校畢業旅行視為唯一選項。
如果班上有一部分同學因費用、家長反對或其他原因不參加,可能會帶動其他學生跟進。畢業旅行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和同學一起」,若缺少了最要好的朋友,參加的意願便會大幅降低。這種同儕效應,常常造成「一人不報名,幾人跟著放棄」的連鎖反應。且學生可能不再認為畢業旅行是唯一的「青春儀式」,尤其當旅行被定位為「娛樂」而非「教育學習」,參加意願也隨之降低。
過去畢業旅行被視為「不可或缺」的回憶,但隨著社會變遷,部分家長認為,家庭自主安排的旅行更能符合孩子的需求。許多家庭會選擇在暑假安排親子旅遊,既能照顧到全家的喜好,又能掌握行程與預算,相較之下更有彈性。此外,部分學生可能已經多次參加校外教學或社團旅行,畢業旅行的重要性因而被弱化,參與意願自然下降。
要解決畢業旅行費用過高的問題,建議:1.學校在規劃行程前,充分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2.教育主管機關或學校,可考慮為畢業旅行訂定「費用上限」。3.與其追求奢華,不如將重點放在文化體驗與生態踏察,也可安排城市探索,降低費用。4.對於經濟弱勢學生,學校或政府可提供補助,避免因為費用過高而被迫缺席,讓「人人有機會」參與。
畢業旅行安排的天數、星級飯店、主題樂園、餐、交通、保險、領隊、晚會…都是費用的關鍵,當費用高到讓部分學生無法參與時,我們就應該重新思考畢業旅行的意義?畢竟它是一段集體青春的見證,而不是金錢堆砌的奢華體驗。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