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國又演了一齣荒唐劇,「活到150歲」居然成了敏感詞。起因很單純:普丁和習近平在九三閱兵場合聊到長壽,影片一出,立刻在全球媒體和社交平台瘋傳,沒多久央視就緊急撤下,連「150歲」這幾個字都要屏蔽。活得久,本來是人類最自然的願望,在中國卻成了不能說出口的禁忌。

這件事更凸顯了中國政治氛圍的極端敏感,有人怕「150歲」被解讀成領袖要長命百歲、權力永遠不交棒;也有人注意到,兩人談的不是單純的健康,而是生物技術、器官移植,甚至「長生不老」。偏偏中國的器官移植早就爭議纏身,國際人權組織多年來質疑他們涉及對良心犯的器官摘取。當「長壽」和「移植」這種詞彙,從兩位極權領導人口裡說出來,自然會讓外界直接聯想到那些黑幕。

可怕的是,這不只是一次下架影片那麼簡單,而是再次顯示中國在資訊流通上的隱形控制手段。一方面把領袖捧得高高在上,一方面對境內外的輿論層層設防,連一段新聞素材都得被嚴格把關。試想,一個社會連「活多久」都不能討論,那新聞還能談嗎?批評還能談嗎?

當一個國家連「活多久」都要管制,它怎麼可能容許人民討論未來?怎麼可能給多元想像留下空間?台灣今天還能自由談科技、談醫療、談未來,是因為我們還有言論自由、還有透明制度。但如果我們掉以輕心,讓假訊息、威權思維一點一滴滲透,會不會有一天,我們也得小心翼翼挑選自己說出口的每一句話?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