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八十週年」閱兵。從東風-61洲際導彈、超音速飛彈,到激光與反無人機系統,中共幾乎端出所有最尖端的軍備,還首次完整展示「核三位一體」戰略能力。這並非單純的紀念儀式,而是刻意營造的軍事與政治表演,意在彰顯中國有能力挑戰現行國際秩序。

真正引發外界熱議的,不僅是武器陣容,而是誰站在閱兵臺上。習近平與普丁、金正恩並肩而立,形成罕見的「三強同框」。這畫面象徵中俄朝的戰略連結,無論在能源、軍事或外交上,都隱含對抗美國及其盟友的意味。相對之下,歐洲多數國家領袖刻意缺席,僅派次要代表參與,以「不出席」來劃清界線。這種對比,本身就是一種國際政治的分水嶺,將威權與民主的陣營劃得更清楚。

閱兵表面上打著「抗戰勝利」旗號,但歷史事實卻被選擇性淡化。八年抗戰中,真正承受主戰場與犧牲的,是中華民國國軍,而非當時保存實力的中共。今日北京卻將功績全數攬為己有,藉此煽動民族情緒,並以「愛國」之名掩飾對台灣的軍事恫嚇與對南海的擴張。當歷史成為政治工具,「紀念」就失去了反思的意義,只剩為威權正名的功能。

對台灣而言,這場閱兵不只是遠方的煙火,而是一記清晰的警鐘。當對岸展示核三位一體、超音速導彈與人工智慧無人系統時,我們更須強化不對稱戰力,並深化與美日等民主夥伴的合作。國軍演訓過程中雖仍有瑕疵,但這正是制度改革與戰力提升的契機。唯有社會給予理性監督與堅定支持,台灣才能在威權壓力下展現真正的韌性。

九三閱兵看似盛大,卻暴露了北京的焦慮與算計。當習近平高舉和平旗幟,卻同時揮舞導彈時,台灣與國際社會更應保持清醒。真正的和平,來自於民主與法治的堅持,而非強權的炫耀與結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