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籌劃的「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儀式,原應是紀念歷史的場合,卻逐漸演變為當代極權國家的舞台劇。當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確定將親自出席,北京天安門前的閱兵,便不再只是歷史回顧,而是一次全球矚目的「權威集結」。
此一安排,無疑是對西方民主同盟的公開挑釁。普丁在烏克蘭戰爭未息之際現身、金正恩在聯合國決議持續下赴中訪問,兩人攜手站上北京閱兵台,象徵著一場另類的「反西方聯盟」登場。閱兵所展現的不僅是中共軍力的肌肉,更是對「替代秩序」的想像實踐。此舉,不啻於向世界宣布:北京有其自己的朋友圈與價值信仰,並無意接受現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事實上,中共對閱兵的定義早已超越傳統軍事典禮,其策略定位正是以歷史敘事包裹戰略宣示。將金正恩、普丁納入儀式,不但提供兩國領導人重要的國際曝光機會,更進一步綁定三方在「反美」、「反北約」、「反價值干涉」的共同話語下,形成敘事上的集體認同。這是一次在全球媒體放送下的「極權敘事同步化」儀式。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閱兵儀式對台灣的訊號尤其明確。中共一再主張抗戰勝利是其「領導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卻邀請今日仍對區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的俄、朝領導人共襄盛舉,這種「自我歷史洗白」的手法,正顯示出其將歷史工具化、外交表演化的統戰本質。這場閱兵的主調,不是紀念,而是操弄。
在這個資訊戰、敘事戰與聯盟戰疊加的時代,閱兵已不是單純的步操行進。它是視覺語言的符號傳遞,是國際意圖的動態展演,更是話語主權的宣示儀式。普丁與金正恩的現身,為北京閱兵添上了最具政治重量的一筆,也讓這場儀式進一步失去了「紀念」的純粹。
當極權國家選擇以閱兵為名進行國際表態,民主國家更應以行動捍衛歷史的真實與外交的底線。在這場正在成形的「閱兵同溫層」裡,台灣與民主盟友應更堅定發聲,避免讓沉默成為極權敘事的默許。歷史不該被重新定義,世界也不應對此視若無睹。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