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拒絕沉默,堅持歷史詮釋的主權
面對中共高調籌辦「抗戰勝利八十週年」閱兵儀式,日本政府近日公開呼籲各國避免參與,強調此舉將淪為中共操弄歷史、擴張外交影響力的舞台。這並非日方首次對中共「歷史外交」提出質疑,但在當前亞太局勢加速對峙之際,尤顯其警示意義。北京一方面刻意模糊國共抗戰責任的歷史分野,另一方面則透過邀請外國政要、軍事展示與國際傳播,試圖形塑其「正當領導者」形象。日方的公開抵制,是對歷史記憶主權的堅持,更是對當前敘事戰場的一種清醒表態。
二、中共抗議反映其「閱兵外交」焦慮
針對日本的表態,中國外交部火速提出嚴正抗議,批評日方「政治化歷史」。但事實上,閱兵作為政治儀式,本身即是一場對外訊號操作,其「紀念」與「震懾」雙重功能從未掩飾。北京的過度反應,反倒突顯其對外界解讀閱兵意涵的高度敏感與控制慾。若中共真如其所言僅為悼念歷史,應尊重他國對歷史的多元觀點與外交選擇,而非將不參與者視為敵對。這種零和思維,恰恰證實閱兵背後早已跳脫紀念邏輯,轉化為統戰與話語權工程的一環。
三、閱兵儀式正成為歷史敘事的戰略平台
近年來,中共不僅在軍事層面強化區域存在,更積極於「歷史戰場」爭奪詮釋權。透過國際閱兵、中共黨史展覽與對外出版,中共試圖重塑其在二戰中的核心角色,並淡化盟軍與他國在亞洲戰場的貢獻。對此,民主國家若選擇沈默,實為默許虛構敘事的擴張。日本的拒絕,不僅是面對歷史真相的自我堅持,更是對中共試圖利用歷史情感作為現代地緣槓桿的直接反擊。閱兵儀式儼然已成為灰色外交空間,介於主權內政與對外施壓之間,其政治效應不容小覷。
四、台灣應與理念盟友同步,防堵歷史被「再編輯」
台灣與日本、韓國、澳洲等民主國家同樣面臨中共敘事擴張的壓力。當歷史被「再編輯」為外交工具,我們若選擇回避、沉默,將難以守住自由價值的核心防線。正視中共閱兵的統戰本質,主動參與國際史觀的討論與揭示,才是民主社會應有之姿。我們支持日本此次的原則性表態,並提醒國內外輿論,拒絕參與不代表否定歷史,而是對真相與和平的堅守。唯有如此,才能在戰略與記憶的雙重戰場上,穩固民主陣營的集體立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