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時報》日前披露,五角大廈所屬的「國防創新單位」(Defense Innovation Unit, DIU)將於今年底前,派遣聯絡官常駐台灣,並同步拓展至日本、新加坡等印太地區。此一布局凸顯華府正加速以科技創新為支點,重組亞太戰略夥伴網絡,並與志同道合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科技聯防機制。

DIU 成立於 2015 年,宗旨在加速商業科技轉化為軍事應用,涵蓋無人載具、自主系統、人工智慧與太空科技等領域。近年在美中科技對抗日益升溫的背景下,該單位角色益發重要,亦被賦予深化與盟友、夥伴國協作的任務。此次計畫由 DIU 代表常駐美國在台協會(AIT),意圖與台灣無人機產業、生技與雙用途技術生態鏈接軌,強化跨境技術協同。

報導指出,中共 2021 年試射高超音速飛行器,被美軍高層形容為「當代的史普尼克時刻」,突顯其在新式武器發展上的快速突破。與此同時,美國面臨軍工產能緊繃與創新落差等挑戰,愈加倚賴民主科技聯盟整體戰備韌性來因應風險與鞏固優勢。

對美方而言,台灣不僅具備成熟的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基礎,亦在無人機與軍民融合技術領域投入多年,並累積初步量產與實戰部署經驗。DIU 派員進駐,等同再確認台灣於印太創新鏈中的「準盟友」角色,也意味台美安全合作正從傳統軍售,進一步邁向戰略科技協作。

然而,北京對此動向勢必高度警惕,後續不排除出現包括外交抗議、認知作戰、灰色地帶軍事行動等多重手段施壓。面對此一新局,台灣除應持續強化自身技術韌性與軍民科技融合,更應擴展國際協作觸角,以掌握主動空間,在新冷戰格局下爭取更有利的戰略位置。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