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大罷免戰役中全勝,看似氣勢如虹,但黨內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最被視為藍營未來核心的台中市長盧秀燕,如今傳出無意角逐黨主席,理由是不想「太早被消耗」。這個決定,對國民黨支持者而言或許是失望,對民進黨支持者來說,卻是最樂見的結果。因為盧的不選,不僅削弱了藍營士氣,也為民進黨的下一步創造了絕佳契機。
當盧用「避免過早消耗」來推託時,這理由聽在國民黨支持者耳裡,不免顯得心虛。國民黨基層長期期待有一位能夠帶領藍營的人物挺身而出,但盧選擇退縮,就等於把「不敢承擔」四個字,赤裸裸地掛在自己身上。
民進黨完全不必費力操作,國民黨支持者的失望情緒就足以發酵,進一步削弱盧的形象。甚至我們還能反向操作,直接質疑盧「對自己政黨沒信心」,這樣的攻擊點,將來在選戰中一定是致命傷。對跌落谷底、急需強心針的民進黨而言,這無疑是上天送來的禮物。
此外大家都清楚,國民黨最大的強項是地方系統。但系統需要人去統合,需要領導人去凝聚。如果盧避開黨主席責任,國民黨地方派系之間的合作模式就難以提早磨合,基層能量很快又會陷入各自為政。
對民進黨來說,這正好是一個調整呼吸、重新布局的空檔期。與其急著應對一位強勢的國民黨主席,民進黨反而可以放心邊緣化民眾黨,甚至趁機鞏固那些對民進黨有不滿、卻還沒完全投向藍營的地方勢力。盧的不選,不只是國民黨的空窗,也是民進黨的進場機會。
最後我們看到,國民黨確實面臨龐大財務問題,黨主席一職要承擔募款與資源分配的重擔。盧不想碰這個「燙手山芋」,表面上是省了麻煩,但實際上卻削弱了自己的政治能量。因為市長和黨主席的聲量、地位本質上完全不同。當她僅以地方首長的身分迎戰時,中央執政團隊在政策與預算上的優勢就能更輕鬆地壓制她。
尤其是中部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早已不是「贏一個台中」就能決定全局,而是「要贏整個中部,才能奠定全國勝局」。在這個戰略高度上,盧若不願承擔黨主席,就難以號召全國藍軍,更難有能量挑戰2028。這一點,對民進黨來說,當然是樂觀其成。
從民進黨支持者的角度來看,盧的不選,意味著國民黨再度錯失整合與凝聚的最佳時機。這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調整腳步、穩定政局,甚至在野營內部的矛盾,也能進一步被我們加以放大。國民黨支持者雖然期待領袖承擔,但盧秀燕的退縮,注定要讓他們失望。
政治從來都是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盧秀燕此刻選擇怯戰,不只讓國民黨失去翻轉的機會,更將民進黨推向一個重整旗鼓、重新出發的最佳時刻。對我們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消息。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