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美中貿易戰所造成的傷害,似乎正確實地侵蝕的中國經濟。
2025年8月,中國經濟明顯放緩。中國國家統計局於9月15日公布了8月的各項經濟統計,而一系列的重要指標幾乎全數低於預期。
當前熱搜:3颱共舞!樺加沙颱風持續增強恐成中颱 下週一接近台灣影響到週三
例如,8月的零售銷售額僅比去年同期成長3.4%,創下自2024年11月以來最低的增幅,低於路透社所調查的經濟學家所預測的3.9%。此外,工礦業生產也僅成長5.2%,比7月的5.7%還低,是自2024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這些經濟指標的公布,對於《正與美國就關稅等多項經濟議題進行談判的中國政府》而言,可說是在重要的時機上被加以發表。
中國一直以中國的經濟實力乃至「即使失去美國的客戶也能繁榮」的強硬姿態作為談判籌碼,特別是在要求美方放寬出口限制方面。但是,這項籌碼是否已經失效了呢?。
一、至今仍未擺脫通貨緊縮
8月的統計明確地顯示,中國的通縮趨勢仍在持續之中。實際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下降0.4%,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也下降了2.9%。這種通縮與中國整體經濟停滯,主要源自於個人消費明顯的減弱。
儘管中國官方承諾「要透過提高國民所得來刺激消費」,但消費疲軟已對《本來就已低迷的房地產市場》造成進一步的衝擊。國內消費疲弱的問題,也因為出口所面臨的風險而更加惡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5年上半年(1-6月),中國的實質GDP年成長率為5.3%,雖然達成了政府設定的5.0%目標,但是出口已顯現出放緩的跡象。未來是否能維持中國政府所追求的成長率,將取決於美中關稅與貿易談判的走向。
二、 經濟學者警告:成長明顯減速
資本經濟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中國區經濟學家黃梓純(Hoang Tzu-Chun)在《財富(Fortune)》雜誌中表示:
「2025年8月的各項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在進一步在減速中。雖然有部分是受到《8月發生在中國的異常氣候所造成的短期混亂》的影響,但整體成長趨勢是很明顯地放緩,政策制定者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援。」
三、馬德里舉行的美中會談的內容
美中官員於9月14日與15日兩天,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會談。美方代表包括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通商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
會議中除了關稅議題外,中國對俄羅斯原油的購買也成為爭論的焦點(美國在8月初時,曾經對購買俄油的印度要加倍徵收關稅)。此外,短影音分享平台「TikTok」的所有權問題也被列入討論議程。
四、 談判時間緊迫,成果可能有限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溫蒂・卡特勒(Wendy Cutler)在會後表示:9月15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對馬德里會談表示「進展非常順利」。參與會談的貝森特向媒體透露,雙方已達成「將TikTok置於美國管理之下」的框架性協議。雖未公布細節,但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將於9月19日會面以完成該協議。
關稅休戰雖然延長,但中國經濟仍然受到衝擊。根據8月雙方所達成的美中協議,從5月所開始的關稅休戰將會被延長。協議規定:對中國進口品所賦課的美方關稅上限為30%,而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則設定為10%。這個協議將維持至11月初旬。格里爾於9月15日表示:「只要協商持續地向前進展,我們也有準備考慮進一步延長這項期限。」
儘管如此,貿易戰所帶來的損害,對中國經濟而言似乎仍不容小覷。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