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第二波罷免投票與核三延役公投在即,您覺得,結果與726會有所不同麼?或許正是早早放棄了大罷免的戰場,賴總統選擇提前任命徐國勇擔任民進黨秘書長,以及釋放出卓榮泰院長會留任、內閣僅小幅改組的訊息,為接續重整執政步調預做準備。然而,這兩項人事案,對於讓賴總統的剩餘任期,免於走上跛腳一途,真有正向助益麼?個人抱持著存疑的態度。
首先,在黨內方面,端看徐國勇過往的表現,一直就不是那種「調和鼎鼐」的料,根本就是「衝組」,用如此性格剛烈的人選,企求妥適按奈黨內各派系,從根本上就已是緣木求魚。加上擔任內政部長期間,與蘇貞昌多有衝突,又自己亦曾對新北市長動心,賴此舉被解讀為卡蘇(蘇巧慧),使新北市長黨內提名更顯詭譎。試想,相對單純、勝算小的新北戰局都尚且烽煙四起,更況是手到擒來、人人搶破頭的南二都呢?屆時徐是否真能做到公平公正,完全沒有派系考量,相信縱使是黨內人士,著實也會畫下一個大問號。
再則,徐與「民間」素來相處融洽,擔任內政部長期間,幾樁與黑道交好的新聞,讓他被冠上個「東堂勇」的封號。如此遊走於黑白兩道之間的關係,隨著2026地方大選的白熱化,屆時會不會爆出甚麼與黑道過從甚密的料,誰知道呢?民進黨如今已經夠脆弱了,根本禁不起這般黑料的致命一擊。
所以說,我是完全不懂賴主席的用人邏輯,該謙卑面對的時刻,居然選擇了一個衝組擔此大任,莫非是想繼續強力路線,端看黨內誰敢不從!
其次,在內閣方面,大罷免大烙賽的結果,早已驗證了卓榮泰一路走來的「覆議路線」,根本行不通。放眼未來,在藍營拿掉了罷免緊箍咒後,多數的優勢絕對更加明顯,行政院希冀通過的法案,進到立法院後,勢必都得大幅度的按在野陣營立場修正,最終三讀通過的版本,恐讓行政院屢屢陷入窒礙難行的境地,試問這執政還怎麼玩?還要繼續事事覆議嗎?還是要持續呼喚青鳥出來圍事呢?
更況,藍營歷經大罷免之後,似乎也學乖了,如今要擋預算,都會先將其合理化。一如近期「零日攻擊」導演羅景壬的就安基金補助案、以及先前大支的作曲補助揭露,是不是都讓您開始反思,當初阻擋各該部會的相關預算,是不是頗有道理呢?基此,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絕對不會像今年這般、留下如此多的攻擊點,足以喚醒社會民氣,假若在刪凍有理的前提下,如何再採取對抗策略呢?
所以說,我是頗意外卓揆留任的結果,想想過來人阿扁總統與呂副苦口婆心的呼籲,服膺憲政體制,讓國會多數黨來組閣,抑或至少在閣揆人選上,尊重在野陣營。如此「共治」的結果,讓執政的成敗,非由掌握行政權的一方來一力承擔,國會多數,本也該是國家施政良莠的一環,實在沒有當旁觀者的道理,但若無「雙首長制」的人事安排,基本上就會像現在這般,民進黨就得概括承受執政失敗的結果。這道理,賴總統真該懂得才是。
當然,有著過往小英總統從民調谷底再攀政治高峰的前例,親賴人士普遍樂觀的認為,在走過大罷免的陣痛後,只要仿效小英重新做好「人設」功夫,假以時日,一定可以再重新獲得大眾的支持。
但套句民進黨最愛說的「時空背景不同」,如今在美國川普對中國採取競合兩手策略的態勢下,過往那種操作「抗中保台」、「慈母守中線」、「辣台妹」等剛毅形象的氛圍,早已不復存在。加上賴的性格根本與網紅人設相互傾尬,先前企盼用「賴威廉」詼諧形象刷一波流量根本大失敗,真的不要如此自信的以為,只要仿效小英當個網紅總統,就能讓民調再次登頂。
每個人有各自的特質,賴總統就適合規規矩矩的當個政治人物,還是多想想如何在少數政府的格局下,開創最大多數滿意的可能性,少點政治算計,多從分享權力的角度發想,才有機會突破當前困局,迎接接踵而來的挑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