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六名參選人底定,時隔多年回鍋參選的郝龍斌再次成為藍營世代交替浪頭上被挑戰的那位「老藍男」。但黨內兩位具有高聲量的中生代戰將鄭麗文羅智強恐瓜分自主黨員選票,郝龍斌在獲得多個地方要角的支持下,又有聲望、輩分、戰功兼備的趙少康撐腰,兩人早做好主席選戰的沙盤推演,讓郝成為當前具有極大優勢的一方。

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開放領表前就紛擾不斷,已被尊為黨內「太陽」的盧秀燕不願掌旗後,儘管一度多達十人表態要選主席,但包括郝龍斌在內,沒有一個被普遍認為有掌舵國民黨的「份量」,經過延長兩周的周旋,藍營仍然沒盼到「眾望所歸」的大咖。

延燒焦點:政院不編軍人加薪3萬元!賴士葆揚言:將115年度總預算案退回

國民黨雖尋求黨員結構轉型,但黨內選票結構,大致仍是分為自主黨員、地方派系與軍系三大塊。自主黨員票明顯由羅智強與鄭麗文占優;軍系的黃復興等系統,在同為眷村子弟的鄭麗文積極爭取下,郝龍斌不一定有絕對優勢;郝龍斌目前的領先在於地方派系,這在郝龍斌登記參選當下,有多位議長級人物親自到場力挺就能看出。

尤其,2026選舉當前,儘管縣市首長人選大半已由朱立倫布好局,但手握各級民代提名權的黨主席會受到各方壓力,要和地方派系協調人選,雙方是否有互信基礎,輩分、聲望夠不夠是一大問題,難免讓鄭麗文、羅智強的領導能力受到質疑,而郝龍斌與地方系統較有淵源,領軍戰鬥藍的趙少康更是各地方要角傾向支持的一方,從新北市議長蔣根煌、雲林前縣長張榮味、新竹市議長許修睿、屏東縣議長周典論、台東縣前議長吳俊立、金門縣議長洪允典到連江縣議長張永江都已選邊站。

但回顧郝龍斌政治生涯,郝帶著兩屆台北市長歷練,轉戰基隆立委卻失利,其後在2017年首次角逐國民黨主席,敗給黨內兩位大老吳敦義及洪秀柱,當時黃復興票源大多流向本省籍的吳敦義,證明軍系的鐵票部隊並沒有青睞郝龍斌。

2020年國民黨郝龍斌再次參選主席,對手只有中生代的江啟臣,迎來國民黨首次的世代交替對決,郝起初被看好是優勢方,但當時的國民黨因大選潰敗跌至谷底,擔任多年黨內副主席,性格又溫和的郝龍斌,不被黨內認為能扛起改革大旗,加上當時同為中生代的連勝文力挺江啟臣,說服連戰鬆動軍系,在低迷的投票率中,以壓倒性的8萬4860票輾壓郝龍斌的3萬8483票。

只是,當前的國民黨已視藍白合為「勝選方程式」,在歷經大罷免後,甚至認為已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相較於具有衝勁與創造力的鄭麗文與羅智強,藍營內部更傾向讓穩定派的郝龍斌掌舵,延續當前黨務方向及穩定局勢,確保不出差錯的迎向2026與2028。

國民黨主席為封閉式選舉,過往都有黨員結構高齡化及黨主席選舉低投票率的特性,若投票率一如既往低於五成,甚至只有因檯面上沒有大咖,黨員因興致缺缺而導致投票率只有四成出頭,郝龍斌的勝算就會更高。

而國民黨在朱立倫帶領下啟動黨務與體質改造,在2024大選後顯現成效,藍營青壯世代在各級民代職位上嶄露頭角,如今,郝龍斌又碰上世代交替的浪頭,再次成為受到黨內青壯代的挑戰。只是,上次國民黨剛遭逢天崩地裂般的潰敗,這次國民黨站上已重建的灘頭堡上,前景看似一片大好,對手也從同為穩健派的江啟臣一人,變成鄭麗文、羅智強兩人。

羅智強擁有國民黨內最高的網路聲量,擔任黨團幹部有功,又在大罷免戰後,獲得新生代立委的支持;鄭麗文則是最早投入選戰、準備充足的強力角逐者,其聲勢則在近兩、三個月內迅速竄起,也已拉攏部分地方派系軍系支持,甚至有藍營大金主在背後,充滿衝勁跟爆發力,兩人都具備郝龍斌所缺乏的特質,讓這不到一個月的國民黨主席競選過程,仍存在變數

鄭麗文最早投入國民黨主席選戰,準備充足且爆發力強,被視為郝龍斌的主要對手。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

羅智強在擁藍營最高的網路聲量,擔任黨團幹部後,數次對抗綠營表現亮眼,在國民黨內擁有高人氣。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