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灣推動國防自主政策已逐步開花結果,包含「雲峰飛彈」、「海劍二飛彈」等戰略打擊與防空裝備量產服役、「劍翔無人機」提升軍隊斬首與反指揮能力、IDF戰機性能提升專案成功延壽戰力,更有「勇鷹號」高教機量產交機、「海鯤號」潛艦原型艦完成下水,象徵臺灣軍工自主邁入實質戰略階段;這些成果顯示,臺灣正逐步擺脫對外軍購依賴,邁向具有戰略能量的區域防衛力量。

美國軍工巨擘諾斯洛普.格魯曼:全球防衛科技領導者

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為美國四大軍工巨擘之一,主導開發B-2隱形轟炸機、全球鷹無人偵察機、愛國者飛彈雷達系統與F-35部分電子系統,亦是全球飛彈、衛星通訊、指管系統整合的核心企業之一;其技術範圍涵蓋地、海、空、太空及網路五大作戰領域,具備深厚的供應鏈整合與跨國聯合研製經驗,是美國軍備高端化與聯合作戰系統的靈魂企業。

深化臺美軍工合作:諾格助臺灣升級戰備體系

諾格重返臺灣設立分公司,展現美方對臺戰略承諾;其執行長黃思勳具臺美軍事背景,規劃透過三階段強化合作:初期促進我國廠商進入軍備後勤與維修體系,中期與205、202廠合作生產M1A2T戰車用120公釐砲彈與30公釐鏈砲彈,最終更邁向專屬供應、客製裝備等高階階段;此舉不僅補強我國彈藥產能,亦讓臺灣成為美系軍工網絡關鍵節點,有效強化國軍持久作戰能力與供應鏈安全。

民主陣營共構防線:臺灣與盟邦建立軍事韌性

面對中共武嚇與擴張,臺灣除深化對美合作,也積極與日、歐盟等民主陣營強化防衛技術交流,如與日本共同探討防空飛彈合作製造可能性,與立陶宛等國開展軍工零組件貿易,並在印太安全架構中被視為供應鏈穩定樞紐;透過跨國合作,臺灣不僅提升軍備品質,更進一步納入國際抗中聯防體系,確保在危機時刻能與盟邦協同應對、資訊互通。

從「虎安」到「國防韌性」:反制中共的最佳時機

過去「虎安專案」促成F-5E/F組裝、衍生出AT-3與經國號戰機,成為臺灣國防自主的起點;今日諾格回歸,正值臺灣面對中共灰色侵擾、頻繁軍演威脅之際,成為重建防衛韌性的關鍵契機,臺灣應乘勢強化與民主國家軍工鏈結,排除紅色供應鏈,提升裝備與彈藥自主化;同時,須善用戰略溝通主動揭露中共軍事滲透與認知戰,鞏固民心、強化備戰,化中共威脅為推動防衛轉型的強大動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