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7/8凌晨聯合報一篇以「關稅威脅生計 勞長裝睡」為題的投書內容,筆者身為同樣關心勞動議題的基層勞工,不禁感到遺憾。該名自稱台大勞工社社長的投書人,未查明完整事實,即對基層公務同仁的努力予以抹煞,並以偏概全地批評洪申翰部長「蜷縮在辦公室」,實在有失公允,也不符一位應具備批判思考能力的台大學生應有的基本素養。
首先,勞動部並非在7月4日才被動因應美國關稅問題,早在4月4日以前即啟動內部因應機制,展開橫跨各縣市的工會訪視與對話行動,截至目前,洪部長與同仁已走訪超過108家基層工會,與170位工會幹部面對面座談。這些造訪遍及台中、桃園、彰化、新北、雲林、新竹等受衝擊縣市,主軸圍繞如何以法規保障工會權益及如何運用勞動部的工具與資源協助勞工。這樣實際行動與主動傾聽,卻被簡化為「聲明空洞」,這不只是對洪部長人格的攻擊,更是對勞動部基層勞動公務員努力的羞辱。
其次,投書者指控部長「蜷縮在辦公室」,絕非事實。從基層工會的會訊及社群平台等公開證據可以見到,洪申翰部長近兩個月來,行程緊湊、不分平、假日地南北奔波,親赴基層與勞工和工會幹部對話,並建立直接溝通聯繫的管道,整個勞動部全員努力,豈能僅以一紙聲明斷定?
第三,該投書者作為台大學生,更應具備資訊查證能力與基本國際現實感。要求勞工團體直接加入對美談判代表團隊,恐怕不是台灣單方面就能決定的事。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與台灣的外交困境下,這樣的主張不僅離地,更有分化國內團結之嫌。如此輕忽複雜外交實務的言論,難道符合「知識分子」應有的謹慎與責任感?
最後,美國對中國與部分亞太國家的關稅舉措,衝擊的不只是台灣,而是全球供應鏈共同面對的難題。我們可以要求政府做得更好,也應該監督部會施政,但如果是基於斷章取義的誤導、否定第一線公務同仁的勞力與汗水,那麼這樣的「批判」只會讓社會更加對立,無助於台灣勞工權益的實質進展。
筆者雖然考不上台大,成績非屬頂尖前段班,但仍在此誠懇呼籲,監督施政應以事實為本,切勿為發言而發言,落入帶風向與分裂台灣的泥淖。勞工需要的是實在的政策支持,而不是一紙空洞的抹黑。
一位關心台灣的私立大學畢業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