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依照台灣的條件有辦法跟中國以外的國家熱絡嗎?

答:台灣的活路在全球化而不在討好中國

東亞曾經有多次變局,在每一次變局中都會產生新的遊戲規
則,這就是「勢」。大勢所趨,順之者昌,逆之者敗。不知大勢而瞎闖者,往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我們很憂心台灣在馬總統的「活路外交」大旗下,會走向違逆大勢的道路。

台灣跟中國距離很近,許多媒體人和學者又抱持著「中國一
定強」的情感,因此把中國的成就過度膨脹,認為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只要跟中國抱在一起就會得利。的確,我們面對的東亞局勢,已經不是兩蔣時代的冷戰前期和冷戰後期,也不是李登輝時代的後冷戰時期,而是「全球化時代」。在全球化時代,人力、資本、技術大量且迅速地跨越國界流通,是關鍵所在。中國的崛起,無論和平與否,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然而,中國的人力與資本,與美國相較之下,恐怕還是有難以追上的距離。畢竟中國人排外,而美國還是願意擁抱人才,這一點在全球化時代將更顯出關鍵意義。而人力、資本又是開發新技術的真正關鍵。從毛澤東時代,中國人就想要「超英趕美」。在全球化時代,中國要「超英」或許做得到,「趕美」是難上加難。台灣不去思考要如何讓更多人才、資本受到吸引,卻想要抄捷徑去擁抱中國,這是冒著違逆時代潮流大趨勢的風險。台灣的活路,不能靠討好中國,而是要如何掌握全球化的脈動。


很多主張「中國一定強」的人士,會告訴我們「中國是世界
的工廠」。真是如此嗎?中國的學者自己做的研究看到的是
英國在1880年的工業產量佔當時世界總產量的22.9
%。
美國在1928年的工業產量佔當時世界總產量的39.1
%。
中國在2005年的工業產量佔當時世界總產量的 3%。
趙樹森〈世界工廠還是世界加工廠-淺談融入世界體系中的
中國及其發展策略〉,《國際關係學報》2005年第6期,p. 32.


根據中國學者(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自己的研究,
以最樂觀的分析來看,中國要到2050年才能達到美國在2002年的水準;要到2100年,中國跟美國的差距才能縮小到十年內,屆時中國才能進入世界前十大強國之列。中國在2002年的經濟現代化水準相當於1858年的英國和1892年的美國。(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2005.2.18發布)

或許有人會說,這次的金融海嘯削弱了美國的財政能力,並
且讓中國有了崛起的機會。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消費是金磚四國崛起的遠因。2000年美國降息,中
國才有機會成為世界工廠。…當美國把資金抽回時,所有新興市場(包含中國在內)立即萎縮。
《今週刊》2008.9.15. pp. 132-1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問:最近中國資金準備大舉進入台灣,甚至有錢淹台灣的氣
勢,這不是很好嗎?

答:關於最近中國「錢洗台灣」的問題,美國約翰霍布金斯
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的David G. Brown指出,「儘管兩岸貿易在2008年起有小幅的成長,但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卻在2008年後期到2009年初期出現巨幅萎縮。2008年9月台灣對中國出口萎縮16.3%,到了2009年1月更下滑了58.6%,到了2月份已經連續下滑六個月。」(David G. Brown, "China-Taiwan Relationship: New Economic Challenges",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April 2009. p.2  http://www.csis.org/media/csis/pubs/0901qchina_taiwan.pdf)「由於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下滑的程度遠遠超過台灣在全世界出口量下滑的程度,反對跟中國發展更親密經濟關係者論稱,台灣會因為過度仰賴中國市場而受害。中國當局為了堵住這些批評,乃宣稱要採取措施來讓台灣得到一些好處。」(David G. Brown, "China-Taiwan Relations: More Progressive, Stronger Headwind",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January 2009. p. 6 http://www.csis.org/media/csis/pubs/0804qchina_taiwan.pdf)

也就是說,「錢洗台灣」是用來麻痺台灣人戒心的工具!而
被跟中國關係密切的旺旺仙貝買下的中國時報會刊登這種統戰意味十足的文章,也一點都不奇怪!若是民進黨接受這顆白雪公主她後母送來的毒蘋果,那才真是會走向滅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問:開放中國投資台灣有何不可?

答:《號角網(Trumpet)》是《費城號角雜誌》的
官方網站,由費城屬神教會(Philodephia Church of God)於1990年2月設立,報導並分析最新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社會與宗教大事與趨勢。

該網站於5.8發布一則新聞:〈中國將投資台灣:台灣開
放中國投資後,將更倚賴北京(China to invest Taiwan: Taiwan will become more dependent upon Beijing as it opens up to Chinese investment )〉,要點如下:

    突破1949年國共內戰起的局面,中國投資客將
被允許在台灣金融市場進行投資。...中國移動通訊(中國第一大手機商)業已宣布將買下台灣第三大手機業者12%的股票,將成為中國國營事業中,入股台灣企業的先驅。
    多年來,北京都宣稱台灣島是其叛離的一省,並威
脅要使用武力來將之納入中國版圖。現在,中國很明顯地利用了全球經濟下挫的情勢,要將台灣的經濟跟自己的交織在一起-好讓台灣在未來任何時刻都很難宣布法律上的獨立。
    北京很樂見能讓台灣向中國靠攏,但台灣一向中國
靠攏,就再也不會被允許離開!
    
http://www.thetrumpet.com/index.php?q=6159.458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問:陸資來台不是可以幫助台灣經濟復甦嗎?

答:英國金融時報5.8的一篇文章批頭說:「人們以為中
國需求的復甦可以讓台灣的製造業迅速振作起來,這個希望在昨天因台灣出口的陡降而被粉碎了。」

Robin Kwong, "Sharp fall in Taiwanese export points to fragility of recovery", Financial Times. May 8.
http://www.ft.com/cms/s/0/e16dce86-3b68-11de-ba91-00144feabdc0.html

官方數據顯示,台灣四月份的出口相較於去年同期出乎意料
地陡降34%

穆迪經濟網(Moody's Economy.com)的經濟學家Tine Olsen指出, 這個令人失望的數據「顯示出這個島的經濟反彈並沒有當初
想像那般強而有力,甚至整個經濟根本就還沒有恢復本來的步調!」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所所長梁國源則表示,四月份出口量之所
以那麼低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訂單雖然在量方面暴增,但價格卻壓得相當地低!梁所長表示:「當買主發現你的工廠使用率非常地低,他們就不可能用很好的價格採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問:你是說,台灣不能靠中國度過這場經濟風暴嗎?

答:5月6日的英國《金融時報》,對那些想要倚靠中國解
救亞洲的人潑了一盆冷水。

John Burton, "IMF sees no recovery in Asia until 2010", Financial Times. May 6, 2009

http://www.ft.com/cms/s/0/1246bcf6-3a25-11de-8a2d-00144feabdc0.html

國際貨幣基金一位資深官員於本週三表示,一直到2010
年中期以前,亞洲的經濟都不可能出現持續的復甦,而且也不可能仰賴中國將整個區域從現在的泥沼中拉出來。...

國際貨幣基金亞太部助理主任Joshua Felman表示,中國今年相對強勁的表現,對於亞洲其
他國家的幫助不大,因該國大部分的成長將來自國內需求,包含公共基礎設施計畫,不會造福區域內的其他經濟體。

Felman表示,大部分的亞洲國家必須等待先進的歐美
經濟體復甦,這至少還要一整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你認為西向不能解決台灣的問題嗎?

答: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很多人最簡單的答案是西進中國市
場。然而有兩則新聞是我們必須注意的。第一是盛治仁教授在中國國民黨所做的報告〈台灣民意對兩岸議題的態度〉:「盛治仁說,放寬台商到大陸投資限制的問題上,根據民調顯示,不贊成的受訪者占四七%,贊成者有四○%。四一%的民眾甚至認為台灣的失業問題,是台商到大陸投資所造成...半數的民眾認為台商把台灣的資源和消費力量帶到大陸去,對台灣不利。」(http://news.yam.com/chinatimes/china/200706/20070621405000.html)

其次,《新新聞週刊》1059 期〈中國不再是夢土〉:「15年前,面臨『西進』與『升
級』的抉擇時,很多人選擇了『西進』。他們因應新台幣大幅升值,愈來愈高的勞工成本、資金成本和土地成本,不得不西進轉戰中國大陸,運用中國大陸的舞台,在世界市場再創佳績。 15年後,他們同樣面臨中國人民幣大幅升值,中國愈來愈高的勞工成本、資金成本和土地成本時卻發現,除了更進一步從沿岸,再『西進』至內陸地區,他們已經沒有另一個美好的新世界可以去了。有些台商幡然醒悟,在『量變』之外,唯有『質變』一途可走。如果再不升級,很多台商不覺得他們會有另一個15年。」 http://www.new7.com.tw/journal/1059/html/1059-24.html)

從這兩篇文章我們可以發現,單純地西進無法解決台灣的問
題,反而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我們也可以從香港「回歸十年」的經驗得到教訓:「觀察香
港的經濟、民生、生活及育樂,可以發現幾乎都與中國有著密切連結,而不是與國際唇齒相依。...一位曾經協助多家台資企業赴港上市的證券業者,可不這麼認為,『香港這幾年,說真的,太過於依附大陸發展的體制下,所以一說到中國就想到香港,可是若想往亞洲、中東,甚至全世界,你想到的可能不見得是香港。』.... 另一位業者也直言:『香港經濟的主控權在中國,依照現在規劃看來,香港的金融地位短期內不會被取代,未來三到五年,香港成為國際前進大陸或大陸通往世界的樞紐地位,也不會改變,但是十年後就不一定了。』」 以上文字摘錄自:林淑玲〈「兩制」漸往「一國」靠 香港越來越「內」向〉,《中時電子報》2007年6月28日
[url]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1+132007062800893,00.html [/url]

台灣在全球化時代必須要做到的,不是如何繼續將高汙染和
夕陽工業移植到中國大陸去,而是如何讓更多的人才願意來台灣工作,如何吸引更多的資金,以及如何掌握更核心的技術。台灣過去的成就,與其說是以往政府的英明領導(這點老實說,學界頗多質疑,認同者越來越少),不如說是台灣的商人能夠敏捷地結合美國與日本的科技,以及台灣優秀的人力所致。台灣教改以後,大學生氾濫,願意從事黑手勞動者越來越少,如何將這些有點閒置的人力做最佳的利用,是未來最重要的課題。當前台灣在全世界科技業仍具有領先的地位:「美國《商業周刊》選出科技業一百大公司,台灣14家上榜,居亞洲之冠,超過日本的8家。」(〈蘋論:台灣加油〉,《蘋果日報》2007年6月27日) 臺灣人的研發能力也是相當驚人:「一向在全球激烈競爭之下依然能脫穎而出的台灣發明家們,今年在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再度驗證台灣的創意第一,拿下三項特別獎、十二面金牌、八銀與四銅的佳績,並在四十二國、七百多項發明的競爭下,維持參展代表全部獲獎的優良傳統。」(揭陽,〈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台灣參展代表全數獲獎:創意尖兵 前仆後繼〉,《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295期,2007年6月21日) 台灣如果能利用現在的優勢,吸引更多國際頂尖人才來為台灣的企業效勞,將能夠帶來豐沛的資金。人才與資金都會流向有利可圖的地方,這點在全球化時代是更明確的。因此,對台灣而言,「對頂尖人才與資金的吸收與開放」與「技術上的突破」比「西進中國市場」更為重要。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