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美國眾議院以215票v.s. 214票的極小差距,一票之差驚險的通過《偉大美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這個法案名稱雖然很像夢幻小說,但其實是一部擴大減稅、強化預算支出的財政法案。只這部法案是否真能恰如其名的【美麗】? 值得全球持續關注。
此法案的通過過程充滿政治博弈與黨內分裂。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一度卡關,最終靠共和黨高層的妥協推進至全院投票。與此同時,法案同步提高聯邦債務上限4兆美元,結束債限暫停期,引發市場擔憂。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計,此法案將使美國未來十年增加約3.8兆美元赤字,國債占GDP比例將飆升至125%。
一、偉大且美麗的減稅&報復性稅法
法案內容有三大主軸:延續並永久化川普的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企業投資優惠強化及國際稅制報復條款。個人稅調高扣除額上限至4萬美元,並設有年增1%的調整機制,有利於高稅州居民。企業稅方面,恢復資本支出與研發費用化扣除,並強化獎勵折舊制度,意在刺激投資與創新。但在國際稅務上,《偉大美麗法案》則採取強硬路線,延長對全球無形資產所得稅制(GILTI)的稅率,同時對「不公平課稅」的國家祭出報復性稅制,被認為是將稅收政策作為武器來利用。
二、重組國際經濟與稅務秩序,回歸美國稅制單邊主義
《偉大美麗法案》在國際經濟的爭議更甚於國內,尤其是對匯出款項課徵5%的匯款稅,加上浮動且不確定的關稅政策,極可能引發更多的貿易緊張,並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波動。多國央行與財政部門均已發出預警。此外,美國反對OECD租稅政策,尤其對於Pillar Two(全球最低15%企業稅率)主張有損美國稅收主權明言抵制,美國企業海外子公司若已繳納全球租稅政策要求的15%稅率,根據美國IRC 899條款,仍可能需補足美國稅率的差額,形成雙重課稅風險,造成違背美國與他國所簽訂的禁止雙重課稅的租稅協定,衝擊美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可信度。這種單邊主義作法已引發歐盟警告,延宕全球稅務改革的進程。亦可能觸發WTO爭端解決機制。
三、台灣政府戰略與企業調整需同步推進
台灣作為以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對《偉大美麗法案》所帶來的全球性稅務變化與風險,應積極採取以下因應措施:
(1)政府政策:外交與租稅協議談判
台灣財政部與外交部應加強與美國國稅局IRS等機構之溝通,避免雙重課稅。若美國參議院審議後仍維持匯款稅,台灣應盡速啟動台美租稅協定談判,爭取匯款稅的豁免待遇,減少對台僑與台商匯款成本帶來的衝擊。
(2)企業因應:全球租稅策略調整
台灣跨國企業應強化對美國稅法的了解與遵循,並立即檢視其美國控股公司與跨境資金流動結構,透過合法的稅務籌劃,降低報復性稅制風險。此外,企業研發支出可善用美國新稅制的費用化與折舊政策,變革研發費用認列以實現稅負最適化。
《偉大美麗法案》不僅影響美國國內經濟,更是對全球稅制競爭帶來衝擊。此法案固然提供減稅與投資誘因,但背後涉及的財政風險、國際租稅制度不確定性不容小覷。我們應以前瞻視野、穩健政策與企業彈性調整同步應對,風險同時也是契機,台灣或許可以在成為全球AI生態系統核心的同時,透過國際經濟與稅制政策,強化國際間稅務合作,在供應鏈經濟架構下轉型。
文/ 傅馨儀(執業律師,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經濟法博士後期課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