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約一個月前又報導林強。2025年3月22日網友在Threads注意到,林強在音樂平台上的自我介紹,對於過去「偶像」身分不以為然,更唾棄自己「無德也沒品」。文中滿滿懺悔,引發討論。

 

  事實上,林強在示範反省懺悔,並行動修正,提供給台灣社會大眾學習。以我的實際接觸經驗,林強大哥的德行修養功夫已超過常人很多,我看不到林強大哥在德行倫理修行的車尾燈;而我並不是林的粉絲,也說出實話,雖然有時林會陷入拘泥學古、不知變通的困境,但他總能聽到其他人的善勸聲音,及時修正路線,繼續向前走!

 

  而1990年代,台灣流行樂壇掀起一股台語創作浪潮,林強一首〈向前走〉,述說著時代的城鄉差距與青年追夢的徬徨,成為代表之一。百忙之中,仍要說一下台灣這個國家傳奇人物林強的真實故事。

 

  林強我都尊稱他為林強大哥,因為他確實有大哥的領導者樣子。

  我大概算了一下林強大哥得到了金曲獎、金馬獎、國際獎項至少有十九座以上,包含奠定其歷史地位的國家文藝獎電影類-電影音樂創作者得主,他只差一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獎 (Academy Award for Best Music (Original Score)) ,而我的觀察是林強的電影配樂功力已達至騰空上雲門,從高空觀看全局的超越性境界,得獎是時間早晚而已,過程需要奇妙機緣。

 

    我第一次接觸林強是邀請他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為充滿潛力,也非常善良可愛的學弟妹演講,林強完全沒有台灣電影配樂大師的架子,自己付交通費從台中到台北等於義務過來,為台灣孩子做教育分享,有教育家的氣息;台師大是一個臥虎藏龍之地,不論師生都表現傑出,值得一提,台師大教育系方永泉教授、劉美慧教授、卯靜儒教授、王麗雲教授,林逢祺教授的學問力都可和電影連線;方永泉已開「教育影視史學」多年、栽培了很多教育電影紀錄片人才;劉美慧的「敘說探究」和電影融合,必成為一股入世淑世巨大力量;卯靜儒的「跨領域素養」,就是為其擔任女電影導演做準備;王麗雲的人生故事是「台灣版愛在哈佛」:林逢祺可能不知道他的「英國分析哲學」功力用來寫電影評論,會走出電影評論一條新路!

 

    第二次接觸林強大哥,是我親自到台中為了學生參與台北電影節的生態保育電影紀錄片競賽,請其指導分享,當天我坐高鐵到台中和林強大哥、其助理相聚,林強大哥很親切好客,招待了我到一家有大樹的咖啡廳,真的是為了學生的教育,林強大哥無私誠懇的傾囊相授,最後回台中高鐵站,還被眼前這個國家文藝獎得主,親自開車送了一程,備感榮幸,希望我可以接林強大哥的棒。

 

    事實上,林強大哥非常無私大方,直接分享了我寫歌詞的秘訣,這秘訣很簡單(他也和很多人分享過),九字真言要有「律動感和畫面感」,我算是比較笨的學習者,但勤奮用功持續練習,也花了十年才「悟」出來。

 

  2023年《車頂上的玄天上帝》導演:黃文英,林強配樂。

  2024年《風流一代》導演:賈樟柯,林強配樂。

  2024年《喬妍的心事》導演:趙德胤,林強配樂。

 

  林強大哥在電影配樂仍是不懈怠地繼續前進,真的很像台灣國家講座楊深坑教授對學問的執著,人的形神會合一,其實林強外貌開始長的像是一個哲學系教授了。2025年5月,林強在FB再度提出教育哲學圖像隱喻,釋迦牟尼佛他是老師,他一生的工作就是講經說法,辦教育的,所以佛法是師道,佛這個名稱就像世間的學位,佛是博士,菩薩是碩士,阿羅漢是學士。這個說法非常精確;我可接棒助力其作出教育哲學圖像隱喻的學問論述。

 

  記得十多年前,當時我幫林強大哥,細心買好台師大附近最好的蔬食便當,帶著便當要幫他在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系九樓找一個好座位,他應是感應到我的認真用心,他說了「我相信你跟著你走」,十多年後,我行動投入的綠藍共護台灣國家主體性政治路線,這條路可能是同時讓台灣國家民主深化、中國可民主轉型化的多贏之路,林強大哥也可一起思考看看。

 文.張天泰

      (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