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川普一連串的關稅政策重創國際穩定,川普正極力的執行他的目標「讓美國再次偉大」,但偉大的方式,卻吸取全球的資源以壯大自己,尤其川普的這種強烈經濟制裁,是「不分敵我」的實施,並未對盟國做出關稅優惠的政策,對台灣,儘管我們持續與美國建立友好關係,並且台積電也先釋出善意赴美投資,我們依然被課了32%關稅,雖然川普幾日前決定延期90執行關稅政策,並要求不反抗的國家與其持續交涉,但可預見的是,名為交涉,其實是看這些國家交出了多少本國利益,進而提高美國利益的「誠意」,而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美國川普政府即將公布晶片關稅方案,根據ETtoday新聞雲指出,外媒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川普最快可能在本週內宣布針對進口晶片加徵25%至100%不等的高額關稅,那麼台灣到底還有多少籌碼或是誠意足夠跟美國談判呢?

       可能多數人覺得台灣的兩種我們可以滿足川普眼中可以增加美國利益的籌碼一、台積電二、民主價值,前者可以滿足美國經濟利益,後者可以滿足美國政治利益,然而台積電在近期宣布赴美投資儘管美國得到了甜頭,川普卻還是不斷在發言中威脅台積電,更用「晶片關稅」威脅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盧特尼克的質疑言論:「為什麼那些AI晶片必須在台灣生產?為什麼不能在美國生產?」,讓人擔心他是不是要把整個台積電搬到他們那邊才甘心呢?但這種結果將大大影響台灣的全球影響力

        再來是民主價值,台灣一直以美國的最大民主夥伴自稱,但台灣的「民主價值」卻似乎正在倒退,民進黨發起的全台大罷免行動鬧的沸沸揚揚,台灣的政黨政治呈現兩極分化的極端政治,並且黨與黨間不再如《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提到的概念互相容忍」,兩黨將對方視為「敵人」而非「對手」而互相罷免的行為也違背了制度性自制除此之外,賴總統宣布17條策略也包括恢復戒嚴時期誕生的《軍事審判法》說會全面檢討及修正但軍法代表的意義依然讓人民產生恐懼,而且川普向台灣收「保護費」的行為,也讓人懷疑他是否真的將台灣的戰略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如此一看,經濟上我們被美國壓得喘不過氣,政治上則越來越不被川普看重,台灣對美國似乎快要沒有籌碼可以給了那麼台灣該怎麼辦?如果我們不一定選擇和美國上談判桌呢?根據《大崩潰》一文中,中美台戰略三角崩潰的模式有五種,其中作者認為「圓桌模式」也就是兩岸談判,是對台灣傷害最小的辦法,問題是我們如何在保有自己原則的前提下與中國談判,談判的最佳時機和方式又為何?重要的是中國是否會遵守談判內容?這些問題都是關切台灣未來的我們需要好好審視的,只是若我們開始和中國交流的話,美國就會開始著急了因為他的政治利益就有危險,如此以政治影響經濟,或許他們就會做更多經濟讓步或援助給台灣,台灣又能有更多談判籌碼,所以說關鍵因素似乎不是我們剩下的籌碼為何,而是我們如何策略性的選擇與誰談判來創造籌碼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