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劉馨渝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劉馨渝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從印巴衝突看兩岸危機:美中金德爾伯格陷阱與權力轉移下的安全真空

    2025.05.19 | 23:20

            近年來,美中戰略對抗日益白熱化,從川普政府的高額關稅政策,到中國持續在台海周邊進行「灰色地帶」軍事活動,全球秩序正面臨「金德爾伯格陷阱」與「權力轉移理論」的雙重壓力。       《經濟學人》近期報導,美國在遏止中國行動上的威懾力正受到質疑。首先,川普執政期間對中國發動關稅戰,雖意在打擊不公平貿易,但效果有限,反令中國認定自身已具備與美抗衡的條件,而美國的高關稅政策,更使其對傳統盟友失去領導力,並且中國不斷以軟硬兼施的手段以軍演、外交來削弱民眾信心,又台灣內部政治分歧導致社會凝聚力薄弱,這三個原因讓外界疑慮美國是否具備干預戰事的能力與意志。        而「金德爾伯格陷阱」意指當全球霸權國無力或無意維持國際秩序時的國際情勢,從印巴衝突上也可印證此陷阱即將成真,今年5月初,印巴於喀什米爾地區再度爆發衝突,儘管美國國務院聲稱促成「停火共識」,但不到數小時即告破裂,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違約並揚言報復,《印度河用水條約》相關談判也陷入停滯,此例正反映出美國調停能力的逐漸式微。        然而針對這場衝突,根據Newtalk報導指出,印度官方指控中共在衝突期間「深度介入」,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防空和衛星支援,協助巴方提升對印度軍隊和武器部署的偵測能力,這顯示北京在衝突中的直接參與程度高於此前披露的水平,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於5月19日對此回應,強調中方在印巴局勢緊張以來一直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呼籲印巴兩國保持冷靜克制,避免局勢升級,但印巴衝突內顯現出的,權力邊界模糊與重構,正是「權力轉移理論」的實踐場域,當一個新興強權崛起,其對國際議題的處理方式將更多地依照自身利益,而非現有霸權所塑造的規則進行,對照台海現況,若爆發軍事衝突,令人懷疑美國是否真能如其承諾般出手干預、制止中國行動,而其又是否能「有效」干預,恐怕仍是一個未解的問號。        在大國逐漸將全球事務視為自身利益延伸、而非國際公共責任的背景下,小國更應認清現實:無論是印巴還是兩岸,今日國際社會已無絕對可靠的「世界警察」,我們不能將和平與安全全然寄託於外部勢力,而必須強化自主的國防能力與制度韌性,印巴今日,未必不是兩岸明日,如何避免《經濟學人》所警示的,川普政府為避免核戰爭或基於地緣戰略妥協,可能與中國私下達成某種「棄台協議」的說法,唯有凝聚社會共識與強化國家戰略應對能力,方能避免陷入金德爾伯格陷阱與權利轉移下的秩序崩潰與安全真空。 
  • 投書 晶片關稅與美國利益,台灣如何以政治影響經濟創造談判籌碼?

    2025.05.07 | 21:47

            近期川普一連串的關稅政策重創國際穩定,川普正極力的執行他的目標「讓美國再次偉大」,但偉大的方式,卻是吸取全球的資源以壯大自己,尤其川普的這種強烈經濟制裁,是「不分敵我」的實施,並未對盟國做出關稅優惠的政策,對台灣,儘管我們持續與美國建立友好關係,並且台積電也先釋出善意赴美投資,我們依然被課了32%關稅,雖然川普幾日前決定延期90天執行關稅政策,並要求不反抗的國家與其持續交涉,但可預見的是,名為交涉,其實是看這些國家交出了多少本國利益,進而提高美國利益的「誠意」,而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美國川普政府即將公布晶片關稅方案,根據ETtoday新聞雲指出,外媒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川普最快可能在本週內宣布針對進口晶片加徵25%至100%不等的高額關稅,那麼台灣到底還有多少籌碼或是誠意足夠跟美國談判呢?       可能多數人覺得台灣的兩種我們可以滿足川普眼中,可以增加美國利益的籌碼,一、台積電,二、民主價值,前者可以滿足美國經濟利益,後者可以滿足美國政治利益,然而台積電在近期宣布赴美投資,儘管美國得到了甜頭,川普卻還是不斷在發言中威脅台積電,更用「晶片關稅」威脅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盧特尼克的質疑言論:「為什麼那些AI晶片必須在台灣生產?為什麼不能在美國生產?」,讓人擔心他是不是要把整個台積電搬到他們那邊才甘心呢?但這種結果將大大影響台灣的全球影響力。        再來是民主價值,台灣一直以美國的最大民主夥伴自稱,但台灣的「民主價值」卻似乎正在倒退,民進黨發起的全台大罷免行動鬧的沸沸揚揚,台灣的政黨政治呈現兩極分化的極端政治,並且黨與黨間不再如《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提到的概念「互相容忍」,兩黨將對方視為「敵人」而非「對手」,而互相罷免的行為也違背了「制度性自制」,除此之外,賴總統宣布的17條策略也包括恢復戒嚴時期誕生的《軍事審判法》,雖說會全面檢討及修正,但軍法代表的意義依然讓人民產生恐懼,而且川普向台灣收「保護費」的行為,也讓人懷疑他是否真的將台灣的戰略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如此一看,經濟上我們被美國壓得喘不過氣,政治上則越來越不被川普看重,台灣對美國似乎快要沒有籌碼可以給了,那麼台灣該怎麼辦?如果我們不一定選擇要和美國上談判桌呢?根據《大崩潰》一文中,中美台戰略三角崩潰的模式有五種,其中作者認為「圓桌模式」也就是兩岸談判,是對台灣傷害最小的辦法,問題是我們如何在保有自己原則的前提下與中國談判,談判的最佳時機和方式又為何?重要的是中國是否會遵守談判內容?這些問題都是關切台灣未來的我們需要好好審視的,只是若我們開始和中國交流的話,美國就會開始著急了因為他的政治利益就有危險,如此以政治影響經濟,或許他們就會做更多經濟讓步或援助給台灣,台灣又能有更多談判籌碼,所以說關鍵因素似乎不是我們剩下的籌碼為何,而是我們如何策略性的選擇與誰談判來創造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