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朱立倫與黃國昌於在野高峰會提出「罷免賴清德」的訴求時,當下或會認為是異想天開,從而不免對這位被揶揄為「輸綠倫」黨主席的智商,感到無比的憂慮。畢竟,罷免總統單單國會三分之二議席同意的高門檻,擺明就是達不到,徒然的設定這種觸不可及的政治目標,根本不切實際。然而,經過昨日民眾黨張啟楷委員於例行黨團記者會中的補述說明,才瞬間有所頓悟,並明白了接續藍白高層可能屬意採取的對抗策略,茲透過本文概略做個評析。
張啟楷委員是這麼說的:罷免總統需要經過四道門檻,
第一是就任滿一年(520即將符合,這也是朱說從520開始運作罷賴的緣由);
第二是國會四分之一委員提案(按在野實力,可輕鬆跨越不成問題);
第三是國會三分之二同意罷免提案(藍白聯手外,約莫還差15席);
第四才是付諸全國罷免投票(半數即可通過,若以2024總統選票比例做為依據,在野坐擁六成實力,當前支持度或有折損,但顯然也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換言之,真正必須克服的關卡,在於三分之二國會議席的同意,而這稀缺的15席關鍵票數,恰好就成為藍白作為操作罷免綠委連署的正當性。畢竟,唯有師出有名,才能名正言順的展開全國性的串聯連署,要支持者動起來,也才更具有誘因。(*相信張啟楷委員此番發言,絕非天外飛來一筆的突發奇想,或許朱黃兩位主席真有討論過這方案的可行性,才會定調要「罷賴」。)
坦白說,撇開該策略未來能否成功實現,但這招確實高明,除了讓藍營找到罷免綠委的著力點外,最大的功能,是讓民眾黨在這個大罷免時代中,找到了自己該有的戰鬥位子。畢竟,當戰場的高度,提升至總統選戰的格局,則在野希冀成事,則藍白必然得緊密的攜手共進,畢竟,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這教訓相信藍白都應該相當慘痛才對。
基此,當白營支持者窺見到總統真有可能重選的契機,才更有動力協助展開連署事宜。尤有甚者,假若藍營可以更進一步的承諾,罷免綠委成功的區域,接續補選若白營有更優秀的人選,則優先力挺展現大團結的決心,相信在野的罷免能量將可更為強大。
策略定了調,接續的,就是要擇定罷免哪些綠委了。其實算一算,十五席大概是甚麼概念,差不多就是賴總統嫡系、新潮流在國會的席次吧!又「下架新潮流」,不是柯文哲在總統大選前、念茲在茲的理念麼?在柯的認知中,新潮流就是國家的毒瘤,侵蝕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不除難以診治國家的沉痾。
換言之,「罷免賴清德」與「下架新潮流」之間,其實是相互呼應、互為因果的,如果迄今民眾黨人依舊將「下架新潮流」,奉為整個黨的奮鬥目標,則呼應朱黃兩人的「罷賴」主張,就是再合理不過了。
至於罷綠委,難嗎?按當前的罷免門檻,您就看,在藍營雙北幾個優勢選區的區域(尤其是賴士葆所屬的大安文山區),幾乎都可進到最終投票階段,而且極有可能被罷掉的情況看來,只要能催出基本盤,沒有甚麼選區是罷不掉的。
鑑此,儘管多數的新系立委,皆是躲在綠到出汁的選區,自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的大放厥詞,但按遊戲規則,只要當年競爭對手的支持者都願意出來力挺罷免,要罷掉也絕非不可能。更況,如果藍營將2026攻克台南、高雄視為戰略目標,則藉此機會操兵一番,即便罷不掉,也要讓南部的賴嫡系立委嚇破膽,還是具有戰略上的意義。反之,如果連這樣的雄心都做不到,那謝龍介、柯志恩也可以提前打包,不用選了。
當然,在野或也必須清楚的審視,當前民意的大勢,自己是否還佔有多數的地位。假若賴總統在經過一年執政之後,早已獲得多數選民的肯定,擺脫少數總統的困境,則本文所提到的諸項假想策略,就會功虧一簣。
就讀者您的看法,現在的賴總統,大家還支持麼?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