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命運的關鍵時刻,閱讀看似保臺灣的文章,卻令人感覺不安、惶恐。這些骨子裡「反臺灣建國」的論述其共通點就是: 迴避探討「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目的皆為阻止「臺灣人民自決意識的抬頭」,進而封殺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的機會。
在此呼籲停止只做一中之下的異議份子,應該當家作主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 近日本土派媒體林長壽院士時論≪閱讀楊照的概念民國(四~2):這樣的台灣更像一個國家≫一文提及: 「大罷免運動是一種護衛自由民主的運動,也是一種理性運動,因為罷免是依據法律賦予的權利」云云,對本土派領導人執政表現大抵表示肯定…然在筆者看來,其結果只是將臺灣鎖在「一個中國」框架之下。也就是說,無論這些評論對象思考如何,內容皆為「一個中國」框架下的異議份子之論述,無法排除台灣與中國的密切連結關係。
長久以來臺灣本土派和非本土派的「反台灣建國」的人士,所有言行目的皆為阻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其中本土派人士對於「台灣」與「中華民國(中國)」兩者的關係,刻意忽略「中華民國政府繼續代表中國」的本質,同時也刻意忽略「二戰後台灣人民是以歡欣鼓舞的心情,迎接母國的中國軍隊前來接收台灣」之史實。非本土派們則是,在主權國家之下方存在的社會制度之爭,是以「左、右派」或「民主、非民主」相互指責。也就是說,本土派是以惡意隱瞞「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之史實,非本土派則是爭議國家位階之下的「民主、自由」制度面著手。兩派聯手欺騙、引導台灣人民誤以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殊途同歸手法,使大多數臺灣人民至今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之真相」未能有「正確的認知」,甚至反對「宣布獨立」(建立新國家唯一的方式),建立屬於台灣人民自己的國家,直到今天。
目前各政黨、政客都是各取所需,只是反對「支持統一」,這也成為臺灣人的最大公約數。然若未能進一步向臺灣民眾明確的說明: 中華民國是中國的非法政權之真相,只是反對「支持統一」之民眾,很有可能繼續支持「維持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統治臺灣的現狀(維持現狀)」。加上倘若此回本土派只是滿足於「大罷免行動」,會成為助長政黨、政客繼續掩飾「親華(中華民國)」現狀,必將危害台灣建國運動。
為何「零邦交國才能救臺灣」,因為事實上至目前為止,臺灣政府的外交政策一直是維持漢賊不兩立的「一個中國原則」。外交部也一直是要求世界各國,承認中華民國是合法代表全中國的政府,要求承認臺灣總統是十幾億中國人(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民)的國家元首。臺灣維持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使各國無可奈何,被迫在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之間作一抉擇,承認那一邊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也就是說,世界各國無法與臺灣建立邦交的最重要原因,就在於臺灣自我要求代表全中國的外交政策,這是「維持現狀」必然在外交上孤立無援的原因。可見「零邦交國」之後,才能告別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喚起「臺灣人民自決意識的抬頭」,才有促使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的機會,才能救臺灣!
總之,「大罷免行動」之後,有必要向民眾清楚說明: 「親中」、「親華(中華民國)」,其實都是維持「一個中國」,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此外,依據民意調查圖表顯示,支持「維持現狀」的比例依然最高,而真正「支持統一」的臺灣人民比例其實有限。可見有必要向民眾清楚說明「現狀」的意義、正確的說明「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才能推動台灣建國運動。也就是說,臺灣獨立建國陣營,必需趁勢積極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防止臺灣人的民意,因為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而繼續支持「維持現狀」,自我陷入「一個中國」的深淵。
註: 有關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的關係,請參考『台灣建國學』。臺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許慶雄教授著。秀威資訊科技。2022年6月初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