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雄科技大學再度爆出教師長期性騷擾女學生的案件,令人震驚與痛心。根據媒體報導,這名林姓講師涉嫌在研究室對多位學生進行不當觸碰、言語騷擾,甚至涉及權勢性猥褻。更令人不安的是,受害人數眾多,且部分事件早已超過追訴期,顯示這並非個別案件,而是結構性、長期性的不作為與失守。

身為一名公民,我忍不住想問:校園究竟還能不能讓學生安心?當我們一次次看到性平意識在校園中被輕忽、被推託、被拖延,當我們一次次看見受害者在痛苦與恐懼中選擇沉默,難道我們還要繼續等待下一個受害者站出來,才能再次引發公憤與改革?

問題並不僅是個別施害者的惡行,而是整個體制的冷漠與放任。許多性騷案件之所以長期潛藏未爆,是因為學校對加害者的「姑息」,對受害者的「冷處理」。許多學校雖然口頭上強調「零容忍」,實際上卻將性平事件視為危機管理問題,只求低調處理,害怕影響校譽。這樣的邏輯,本身就是對學生安全的背叛。

校園是學生的第二個家,是家長安心讓我們去學習的地方,是教育人成為更好的人,而不是讓權勢者有更多的空間壓迫弱勢,讓家長、學生不安的地方,如果連在這裡都無法獲得基本的尊重與安全,那我們的教育到底還剩下什麼?今天是高科大,明天可能又是哪一所學校。不要再說「這是個案」;這是制度失靈的警訊。只有徹底改革,讓每個教育現場都建立起對「受害者友善」、「對加害者零容忍」的制度與文化,校園安全才不會只是口號,而是學生真正可以信賴的現實。

文/鄭以蕎(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