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共諜?只有共諜自己最清楚。但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卻在立法院質問國安局長「我是不是共諜?」,其言辭中包含對國安局是否進行政治迫害的隱含指控。徐巧芯的問題直指台灣政府的法律行動,且她並未單純質疑國安局的工作合法性,而是試圖轉移焦點,將問題推向政治爭論的層面,其背後的動機可能並非真的擔心被台灣政府追責究辦,而是意在言外地藉此拉抬自身在中共眼中的被利用價值,這才是她質詢「我是不是共諜?」背後的深意與目的。
徐巧芯一直以來被視為較為親中的台灣政治人物之一,這也讓她的言行在常常引起熱議。這次質問中,她的焦點不僅僅是在國安局的調查問題本身,還在於如何藉此向外界尤其是中共展示自己對兩岸議題的特殊關切與立場。這樣的行為可以視為一種強化自己在中共眼中價值的方式,尤其是在兩岸關係日益敏感的當下,徐巧芯透過質詢表達自己在涉及台灣政治的問題上具有一定的發言權與影響力。
在中共眼中,要成為其重點支持的對象,往往不僅是出於對台灣內部政治議題掌握程度,更在於這些可被利用的政治人物是否能在關鍵時刻展現忠誠或價值,從而成為中共在台灣可信任且可利用的同路人。徐巧芯質詢國安局長並非單純為規避被台灣政府以共諜追責,而是為了在中共眼中塑造自己作為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形象,從而提升自己的政治價值,搶佔自己在中共高層眼中C位與分量。
其次,徐巧芯的質詢不僅是在詢問國安局是否正在調查國民黨立委,更巧妙地將問題引向了政治偵查的「民進黨陰謀」,試圖將焦點轉移至台灣政府正在進行整肅異己的政治迫害。她提出的問題,尤其是「如果正在調查,為何不可以公開回答?」這類假設性質的質詢,表面上看似對國安機構的合法性提出挑戰,實則是在為自己及國民黨內的政治立場辯護。這也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投射防衛機制,徐巧芯質疑國安局時,無意中投射了她自己對於政治威脅的焦慮,從而將自身問題外化的方式,導向了國安局的監控或調查行為是政治整肅的問題。
不僅如此,她還透過讓國安局局長無法明確回答來營造不確定性,順勢也就達到模糊焦點的目的。徐巧芯不斷強調「假如真的是地下黨員」的假設情境,導向讓民眾將焦點放在國安局是否對國會議員進行整肅性的政治偵防上,規避了身為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一職,必須忠誠於國家的義務,而不得與境外敵對勢力的中共有所勾連的質疑。
類似徐巧芯這樣表演給中共看的親共政治人物還不乏其人。例如,傅崑萁、王鴻薇和羅智強等人,就經常競相表達親中或舔共的立場,甚至直上中國媒體數落台灣政府,對著台灣政府官員青面獠牙、頤指氣使,卻對著境外敵對勢力的中共官員鞠躬哈腰。這些人表面上並非完全受制於中共,但他們的言行和立場,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爭相塑造自己在中共眼中的價值或可利用的形象,策略性地積累自己在台海關係中的政治資本與分量,搶當阿共眼中第一名的同路人。是不是共諜?還需要問國安局長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