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東部戰區於農曆新年發布《以武止戈》影片,延續其新年首日釋出的《中國人》MV,透過文化包裝掩飾其軍事擴張意圖;《中國人》MV利用劉德華歌曲及馬龍、呂禮詩等人影像,試圖塑造兩岸「文化同源」的敘事,同時植入解放軍軍演畫面,暗示「武力統一」的正當性;這種「文攻武嚇」模式,表面上拉攏臺灣人民,實則為對內動員、對外施壓的雙重策略;當前,中共透過宣傳機器塑造「和平統一但不放棄武力」的論述,以求削弱臺灣社會的抵抗意志,臺灣應高度警惕,避免落入中共的敘事陷阱。
詩詞背後的戰爭隱喻,中共以「武止戈」掩蓋擴張野心
影片最後以詩句「海空陸火仗吳鈎,如影隨形匯鐵流,以武止戈非好戰,王師德勝寄千秋」,並襯以臺灣地圖,明顯傳達對臺武力威脅的訊息,「吳鈎」為古代利刃,象徵軍事進攻;「如影隨形」則暗示解放軍對臺行動無所不在,「以武止戈非好戰」則是典型的中共戰略話術,實際上為「先發制人」鋪路,試圖為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尋找正當性;中共此舉顯示其對臺政策仍以武力恐嚇為主軸,且意圖塑造「戰而必勝」的軍事氛圍,對內凝聚民族主義情緒,對外則向臺灣與國際社會施壓;臺灣政府應清楚揭露此類宣傳策略的真實意圖,並強化國防意識,以確保社會不受中共心理戰影響。
臺灣應強化國際宣傳,揭露中共對區域和平的威脅
面對中共持續透過影片操作輿論、塑造「統一不可避免」的敘事,臺灣應主動向國際揭露其軍事擴張意圖,強調臺海衝突對全球安全的影響;政府應積極與美、日、歐盟等民主夥伴協調,在國際媒體上強調中共軍事恫嚇行為,並促使各國強化對臺安全承諾;同時,應善用駐美、駐日、駐歐外交體系,與國際學術機構、智庫合作,發表報告揭露中共對臺軍事滲透與心理戰策略,以凝聚國際共識,共同抵制中共擴張行為。
深化國防與民防準備,提升抗敵韌性
除了外交反制,臺灣應在內部強化全民防衛意識,確保社會對中共宣傳戰有足夠的抵抗力,政府可透過國防教育,向民眾揭露中共對臺軍事行動的真相,使其認識「以武止戈」實為戰爭動員的前奏,而非和平保證;此外,應提升國防資源配置,加速國造武器發展,確保臺灣在面對中共軍事威脅時具備自衛能力;透過深化臺美、臺日軍事合作,增加區域安全互信,也能有效降低中共對臺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
結語
中共透過文化、軍事雙管齊下,試圖操控輿論、削弱臺灣的防衛意志,這種文攻武嚇的行動不容忽視;臺灣應即時揭露其政治宣傳背後的戰略意圖,並透過國際合作強化自我防衛,確保自身安全及區域穩定;我國政府應團結內部、凝聚國際支持,才能有效遏止中共的侵略野心,確保臺海和平與臺灣的長遠發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請繼續下滑閱讀:迷霧中的預算 藍白民主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