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政治新聞都少不了談到「大罷免」。那麼為什麼會有大罷免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介紹大罷免的起源、目前進度及個人看法
一、大罷免行動背景介紹
在2024年的立法委員選舉後,立法院立法委員總席次113席中,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拿下了52席,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拿下了51席,台灣民眾黨(簡稱民眾黨)拿下了8席,另外還有無黨籍的2席(但這2位立法委員都加入了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形成了三個政黨皆未取得過半席次的局面。而在大多數提案中,國民黨和民眾黨都不支持民進黨的提案版本,再加上國民黨和民眾黨都有高度共識,希望通過一些法案、預算案來制衡民進黨,因此國民黨和民眾黨便經常在立法院合作,而國民黨和民眾黨加起來的席次也能夠達到立法院的過半席次(扣除院長後為61席),所以每當立法院/委員會進行表決時,民進黨便經常在表決中輸給國民黨和民眾黨。
而在2024年5月份,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修正了許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條文,以及增訂刑法的藐視國會罪,而修正的這些條文,國民黨和民眾黨稱其為「國會改革法案」。然而,裡面有許多的條文引發了違憲爭議,而民進黨也對於修法表示抗議,並且稱該條文修正案是「國會擴權法案」,但是在國民黨和民眾黨的人數優勢下還是通過了該法案,這也引起了許多公民團體發起了抗議這一次修法的「青鳥行動」。
過了大約七個月後(2024年12月份),國民黨和民眾黨再度聯手通過了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的部分條文修正案,包括罷免連署需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大法官參與評議人數不得低於10人、做成「違憲」判決不得低於9人(憲法訴訟法),將年度總預算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分配比例從原本的75 %:25 %更改為60%:40%。這次修法也引起了民進黨及許多公民團體的反對,他們認為,此次的修法將侵害人民的罷免權(罷免難度提高)、申請憲法裁判的權利(現任大法官只有8人)、導致中央財政運作困難(中央政府要多花錢分配給地方政府)。
最後,再加上2025年1月的「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刪減與凍結行政部門費用的許多爭議(例如:將數位發展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之業務費砍到剩1元、凍結國造潛艦經費50%,以及刪除許多行政部門的媒體宣傳費用⋯⋯等)亦引發許多人(包括公民團體、民進黨)質疑這樣中央政府是否能順暢運作下去。同時也傳出國民黨及民眾黨在表決完後又撤案的爭議,這更是讓許多人大為不滿。
在種種上述原因的累積,許多公民團體認為不應該讓國民黨和民眾黨繼續搞下去,因此發起了「大罷免行動」,希望能成功罷免幾十位國民黨立法委員,並聲稱此次行動是在「拯救台灣的民主」。許多民進黨知名人士也對「大罷免行動」表示支持,例如沈伯洋、柯建銘、陳時中、王義川⋯⋯等人。
國民黨表示也將全力迎戰「以罷制罷」,計劃反制並對民進黨立委進行「精準罷免」,目前已鎖定吳思瑤、吳沛憶、陳瑩、伍麗華、李柏毅等人,準備對其發動罷免。
二、「大罷免行動」目前進度(截至2025年1月24日)
許多參與的公民團體皆稱第一階段(選區總選舉人數1%)連署已達標,例如:罷免王鴻薇的「山除薇害」、罷免徐巧芯的「剷除黑芯」⋯⋯等,目前正在準備第二階段。
另外,雖然民進黨黨主席賴清德表示目前還是讓公民團體自主發動罷免,避免被貼上政黨鬥爭的標籤。但有不少民進黨立法委員已經宣稱/支持開放服務處供選民連署,例如沈伯洋、許智傑⋯⋯等,民進黨立法院黨鞭柯建銘亦表示民進黨將全力投入大罷免,並且喊出了口號「恭喜發財,罷免書拿來」。
而在台灣基進(簡稱基進黨)黨主席王興煥及秘書長吳欣岱也在2025年1月2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激進黨支持大罷免行動,並且會傾全黨之力進行協助。
三、我對於大罷免行動的看法
我本人政治立場中間偏綠(簡稱淺綠,意思是「不是死忠支持民進黨,但目前與民進黨之政治立場有較多共識的人」),但我反對這次的「大罷免行動」。
那為何我反對呢?首先,如果要發動罷免的對象是20幾個,甚至是30幾個國民黨立委時,罷免的力量會分散,我們沒有辦法集中火力攻擊某一個想要罷免的對象,孫子兵法有云:「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則我之所與戰者,約矣。」縱使國民黨是在野黨,他們沒有那麼多資源,但他們還是可以藉由我方分散的力量各個擊破(守住自己的選區),甚至發動反擊(反過來罷免民進黨的立法委員),這是其一。
其二,孫子兵法提到:「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我認為民進黨應該先做朝野溝通,試圖和在野陣營達成共識,談論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當然,民進黨如果要談判,也不能100%不讓步,勢必要讓步一些,例如在野陣營想刪2075億的預算,便談說可不可以只刪700億、800億,或1000億等,總之,和在野陣營的談判非常重要!
其三,孫子兵法又提到:「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在「其次伐交」的部分,民進黨可以試著拉攏民眾黨來壓制國民黨,但從去年(2024年)的立法院長選舉民進黨便沒有意願接受民眾黨的條件(院長給民眾黨,副院長給民進黨),導致最後立法院正副院長皆由國民黨當選。我便在想:到底為什麼民進黨不跟民眾黨合作,這樣總比正副院長都是國民黨的來得好吧?反正,依照目前局勢來看,民進黨已經幾乎沒有和民眾黨合作的機會了,雖然看不太出來民進黨目前有意願和民眾黨合作就是了⋯⋯
那麼,既然用合作手段不行,剛才那段孫子兵法的話也有提到「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認為民進黨為什麼不把國民黨和民眾黨做的這些事情化為下一次選舉的能量呢?非得要現在就發動「多區攻勢」?更何況民進黨才剛輸掉近期的2場選舉(謝國樑罷免案、草屯鎮長補選),現在正是民進黨力量較弱的時候,民進黨又有什麼能保證可以在這次的大罷免取得勝利呢?更何況這個行動要攻打許多偏藍/深藍選區。這些,就如同城防堅固、守軍也多的城池,在罷免力量分散的情況下,民進黨要如何取勝呢?恐怕非常的困難,還可能被國民黨+民眾黨反制(罷掉幾席民進黨立委)啊!
綜上所述,我反對這次大罷免行動,我希望的是民進黨蒐集國民黨和民眾黨做的這些我們認為不好的事來作為2026地方選舉/2028總統、立委選舉的能量,到那時,要拚多拿幾個縣市、立委席次過半,就比較容易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