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交易案是臺灣經濟增長的指標性案件,在合併審查過程中,公平會將扮演重大的關鍵角色,有鑒於此合併案將為快速成長的外送市場創造了全新獨特的可能性,同時也向國際型大企業傳遞出臺灣擁有穩定的市場機制,適合其未來投資發展的最佳證明,故而提出建議如本文。本人認為主要考驗將主要取決於公平會是否有能力在不斷發展的數位經濟市場中,隨著新興的市場結構有適度的調整其監督審查標準,我國政府這次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利用此高度重視之國際併購案,成功地建立明確的案例準則,進而說明臺灣在加速變革的時代中能夠確保各方(如市場、消費者、勞工、業主)多贏的結果。臺灣市場需要從創新技術和嶄新的商業模式中進步茁壯與國際接軌,但同時也需要防範潛在風險,因此,公平會若能採用「有條件核准」的方式,將有實現多贏的可能性。

若公平會駁回合併案,臺灣將失去重要的經濟利益

本合併案若通過,將為外送平台的使用者提供相當多的優勢,同時也能對於臺灣整體經濟利益產生卓越貢獻;許多專家學者業已強調合併將可能有助於外送平臺提供其使用者更優良的利多,例如聚焦化的平臺將能有更高密度的供應商,消費者獲得服務的效率也能提高,在更快、更便宜的配送服務下,能夠吸引消費者增加對餐館和商家的需求,以及為外送員提供更好及更穩定的收入,然而若公平會駁回此交易,上述優勢及利益將不復存在。

此併購案對臺灣經濟帶來三個關鍵及廣泛的利益

首先,是國際社會對臺灣的信心。 此交易案需與國際政經現實面一同檢視,沃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 等企業巨擘都曾呼籲近期在臺灣投資的地緣政治風險過高,因此,若一家擁有知名品牌的全球領先科技企業願意對臺灣的長期市場的穩定和活力表現出足夠的信心,投入10億美元的投資,這對臺灣的國際聲譽和國際市場連動性將有具有巨大的意義及影響力。 

第二,臺灣新創產業的快速增長。 

Foodpanda 能以 10 億美元成功出售其在臺灣建立的業務,將在國際市場中顯示出一強而有力的證明:即新創公司在臺灣能開拓新技術及創造高價值之新商業模式能力的認可,從而證明臺灣現行市場擁有絕佳的創業商機,進而推動與國際接軌,提升國際新創公司的投資意願,此案的通過能讓國際企業、投資方相信,最終能通過併購實現獲利及相對自由地的進出市場。反之若Foodpanda 出售給 Uber Eats 被駁回,投資方將得到相反的資訊:在臺灣投資新創公司的投資風險比獲利來的大許多,這將對關鍵的新創投資吸引及招商產生直接而有害的寒蟬效應。 

第三,Uber 對臺灣的長期投資的價值遠高於 Foodpanda。

Uber 對臺灣市場的重視和長期投資耕耘皆有跡可循,該企業有意投資 10 億美元來進行此次併購,相比之下,Foodpanda 對臺灣的重視正處於明顯的下降趨勢。據媒體報導,Foodpanda近期除了關閉其研發中心同時宣佈關閉其外送超市、雜貨等服務,且有報導傳出稱其正設法退出亞洲絕大多數市場,改而回歸專注經營原本的歐洲市場,但歐洲市場營運狀況亦不盡理想,故若公平會最終決定「駁回合併」,將可能面臨有相當部份的現有市場淪為經營不善的企業急於退場的殘局處理,甚至造成其直接退出臺灣市場使 Uber Eats 自動成為獨大事業,倒不如以附加條件的方式「核准合併」,將可能使臺灣市場擁有一個更好且受管制的事業體。 

剩餘風險及擔憂可以通過主管機關有條件核准來解決 

雖然如近期許多輿論評論所述,本併購案存有不少潛在的風險和擔憂,諸如若允許Uber Eats收購 Foodpanda,那麼將來會提高消費者外送服務的價格嗎?它們會強迫合作餐廳獨家供應,技術性限制新的競爭對手進入上場嗎?這些擔憂相當合理,但實務上的確是有解決方案的,也就是使用「有條件核准」。在此案合併核准前,公平會可要求 Uber Eats 能夠做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一系列承諾(例如限制漲價或排他性),也就是說主管機關可以為臺灣市場爭取上述所有併購可能的好處,同時保護其使用者和競爭對手免受到潛在的風險。

因此本文認為,「有條件核准」才是實現雙贏的最佳途徑,過往實務上亦不乏公平會授予有條件核准的前例。如果公平會駁回此次併購案,那將會造成史無前例的結果,因為這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次駁回外國公司在臺灣進行的併購交易案,隨著即將上任的美國川普政府主張要求建立平衡和互惠的經濟關係,此舉於政經局勢上也頗為冒險,因為等同在市場上選擇前所未見的障礙之途,而不選擇現行存在的雙贏有條件核准之道。

文/林柏翰(銓威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東吳大學暨明志科大商學院助理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