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政院長卓榮泰與資方團體商總會談,席間允諾會有條件開放服務業申請外籍移工,此舉引發勞團不滿,於勞動部門口進行絕食抗議。畢竟,縱觀台灣各產業缺工現況,服務業可以說是「本勞的最後堡壘」,該業別顯然不符合傳統引進外勞的「3K產業」(困難、骯髒、危險))特質,又從業者眾多,只要願意提升薪資水平,缺工情況應可改善才是。假若貿然開放外勞,等同一堵捍衛本勞權益的高牆倒下,影響層面將難以想像。無怪乎勞工團體會如此憤怒,不禁又令人想起那「最軟一塊」的經典對白。
面對此議題,筆者認為,勞動部應一本初衷,堅定捍衛一己的立場才行。想想當初將勞委會升格為勞動部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提升本籍勞工的福祉而來,可不是為了解決甚麼缺工問題啊!
但如今,各個部會舉凡與人力相關、尤其是缺工的事務,就會來向勞動部要人,要求擴大外勞適用範圍。最早是3K產業,之後是家庭照護,再來有農業專案引進,現在又輪到服務業,而台灣的外勞人數,就在各部會如此情緒勒索、索求無度的情況下,目前已經直逼85萬大關,這真是大家所樂見的麼?
情勒?如何情勒?就以本次的風暴點服務業為例,回歸到問題的原點,服務業(尤其是旅宿業)缺工,單純的只是人力匱乏的問題嗎?試想,本勞為何不願意投入該行業,原因不就是薪資低、看不到產業的情景等因素麼?
那又為何前景黯淡,還不就是受到疫情衝擊,國內觀光產業持續低迷,國人不願意待在國內旅遊,復以兩岸對峙局勢依舊,往昔的陸客觀光財不再,致使業者經營成本不斷墊高,又房價越高就越沒客人,越沒客人就給不起更高的薪資,最終形成惡性循環,註定了產業萎靡的命運。
在前述的惡性循環中,都只是勞動部的問題麼?諸如陸委會如何妥適處理兩岸關係,讓兩岸回歸到正常的經濟社會交流,又或者交通部觀光署(都升格了,該有所作為吧!)如何促進觀光資源的升級,藉以規劃出足以媲美國外的深度旅遊行程,甚至是經濟部如何吸引外資投入國內的觀光業……顯然,面對一個看似缺工的難題,其實各部會都應該有所作為,絕對不是勞動部一個部會的事,自然也就不是獨獨開放外勞與否的單純問題。
無奈,政府機關內部的生態,也是何其現實,實力原則終究還是不變的王道。在以「拚經濟」為始終大前提的趨勢下,經濟部、交通部等偌大部會,永遠都是領頭羊,其他小部會遇到與大部會在政策上有所扞格之處,都得要配合行事,根本沒有其他置喙的話語權。
勞動部本於捍衛本籍勞工權益而生,但卻為了補救其他部會的闕漏,必須轉而配合思考開放外勞投入服務業,明擺著讓現階段廣大從業者陷入飯碗不保的危機而莫不敢吭聲,試問要這部會何用?
部會之間,理應以溝通協調為主,必要時刻,得依循著部會應捍衛的權益為宗,進一步與其他部會進行討價還價的磋商,而不是自認了做小的,甘願淪為大部會的應聲蟲。
以服務業引進外勞為例,卓揆所承諾的「有條件開放」,該條件必須設定得相當具體,絕對不是資方團體做做樣子,搞個加薪加碼的宣示就行。勞動部應主動設下服務業的合理薪資水平,表態在統計數據未達標前,不會考慮開放服務業移工,據此明確保障本國勞工權益,讓外籍移工真正符合「補充性人力」的特質,才是應所當為的份內事。
申瀚部長,請硬起來吧!在處理部內霸凌事務的同時,可千萬別讓整個勞動部也被其他部會霸凌了才好!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