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交部於 7 月 31 日罕見地召見中國駐德大使,抗議中國「國家行為者」對德國聯邦製圖和土地測量局 (BKG) 發動網路攻擊。 這是德國自 1989 年天安門事件後首次採取此類外交行動,凸顯出中國的網路威脅以及德國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疑慮。 此事件顯示德國正從過去試圖以經貿合作「改變中國」的策略,轉向「去風險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網路攻擊:中國間諜行動的冰山一角
近年來,中國被多國指控發動網路攻擊,試圖竊取情報、破壞基礎設施並擴大其影響力。 此次針對德國 BKG 的攻擊,被德國情報機構認定是基於間諜行動目標。 BKG 作為德國聯邦機構,負責土地測量、製圖和地理信息系統,其數據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中國對 BKG 的攻擊,無疑是對德國主權和利益的嚴重侵犯

從「改變中國」到「去風險化」:德國對中政策的轉變
過去,德國對中國採取較為綏靖的政策,希望通過經貿合作促進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即所謂的「改變中國」策略。 然而,近年來,中國的對外政策日趨強硬,人權狀況持續惡化,加上其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已讓德國開始反思其對中政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更成為德國對中政策的轉折點。 戰爭暴露了德國對俄國能源的過度依賴,也讓德國警覺到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 德國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包括禁止向中國出售敏感技術,例如禁止大眾集團向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出售燃氣渦輪發動機業務;加強對中國企業投資的審查;以及逐步汰換華為和中興公司生產的 5G 設備。 這些措施顯示,德國正在從過去的「改變中國」策略,轉向「去風險化」,即降低對中國的經濟和技術依賴,以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結語:德國面臨的挑戰與歐洲合作的重要性
德國的「去風險化」策略面臨著巨大挑戰。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經貿關係密切。 與中國「脫鉤」將不可避免地對德國經濟造成衝擊。 然而,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德國需要在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德國的「去風險化」努力,也需要歐洲盟友的合作與支持。 單獨行動只會讓中國有機可乘,唯有團結一致,才能有效應對中國的挑戰,維護歐洲的共同利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