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廿屆三中全會開幕:習近平的「改革家」稱號
中共廿屆三中全會於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官方媒體新華社發表特稿,首次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冠上「改革家」頭銜。文章強調習近平自上任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並將此次全會視為進一步改革的關鍵節點。然而,這一美化宣傳掩蓋了中國內部諸多未解決的深層問題。
習近平:鄧小平之後的「改革家」
新華社的特稿將習近平與鄧小平並列,稱其肩負推動中國現代化的相同使命。鄧小平在1978年發起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結構。而習近平2012年上任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面臨著發展紅利消退、勞動力成本上升等挑戰。文章指出,習近平的改革如同「啃硬骨頭」,試圖展現其面對艱難挑戰的勇氣。然而,習近平的改革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往往以犧牲公民權利和自由為代價,無法真正解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根本問題。
改革的真實意圖:鞏固權力而非實現現代化
習近平的改革深受其父親習仲勛的影響,文章中提到,習仲勛曾主政廣東並推動改革開放。習近平試圖繼承鄧小平的事業,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帶領中國走向現代化。儘管在習近平任內,中國經濟總量增加了一倍多,但這一增長並未惠及所有人,許多普通民眾依然面臨生活困難和不平等。
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
此次中共廿屆三中全會,官方聲稱將對「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經濟學家任澤平指出,會議重點在於「進一步」深化改革,預計涉及新質生產力、財稅體制改革、金融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國企改革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則表示,農業農村現代化仍是主要弱項,下一步改革要掃除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的體制障礙。然而,這些改革措施是否能真正落實,並產生實質效果,仍需觀察。
西方與中國學界的期待
美國之音指出,西方輿論對會議宣布經濟改革「大動作」的期待普遍不高,中方學界也持相同態度。此次會議被視為習近平展示其改革決心的重要平台,但過去數年的實踐表明,中共的改革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政策宣示與實際執行之間存在巨大落差。
結論
中共廿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以「改革家」的姿態領導全黨,力圖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然而,這一切的背後是中共政權對內控制的加強和對外擴張的野心。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台灣需要堅持強化國軍與國防政策,確保自身的安全與穩定。習近平的改革政策雖然在宣傳上聲勢浩大,但其內在的困難和矛盾卻難以掩蓋。隨著會議的進行,我們將持續關注,並對中國的未來政策走向保持警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