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門烈嶼鄉青岐港岸際發現一隻中國漂流豬屍,經防疫所採樣送檢後,確認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也是今年首起檢出案例,豬肉是台灣民眾常食的肉品,一旦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僅有食安問題,也會影響畜牧業發展,畜牧業是台灣農業重要產業,受到疫情擴散的影響,可能造成相關行業的產值下降,進而影響人民生活。

豬畜業的損失對台灣的出口市場也將產生負面影響,台灣的豬肉出口市場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若受到疫情威脅,可能導致對外出口中斷,進而影響台灣產品在國際的競爭力,將對台灣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穩定傷害甚鉅,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積極面對和制定相關措施,以減輕整體事件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回顧幾年前中國新冠疫情爆發,不僅對全球衛生和經濟造成重大波及,也凸顯疫情對全球社會的傷害,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全世界都生活在恐懼中,各國紛紛實施封城、限制出行等措施以應對病毒擴散,這次又爆出中國豬瘟現世,可見中國就是疫情帶原體,中國的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體系,影響市場供應鏈、貿易及產業發展等,這種連鎖疫情提醒我們,各國應共同合作並加強監管,防止疫病擴散,以維護全民健康和經濟穩定。

台灣政府應重視疫情和食品安全,並採取多項防疫措施,除強化邊境檢疫外,政府應強化對進口產品和海洋資源的監控,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此外,政府也應積極推動相關單位合作,整合資源,加強疫情監管和控制措施,大幅降低疫情和食品安全問題對台灣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以確保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