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網紅波特王揭露,自7月中旬起,有10組台灣網紅受中國邀請,將陸續前往當地旅遊並拍攝影片。據稱,此舉是由中國國務院出資,或為另一種形式的「砸錢統戰」。中共對於利用「外宣工具」擴及國外網紅的手段已行之有年,甚至成為學術研究的主題。最新一期的《東亞國際季刊》中,一篇名為《成為網紅:外國人如何在中國成為網紅》的調查文章深入探討了外國網紅在中國的經營現況,解析了他們如何駕馭中國網路世界的複雜性。 

挑戰與適應:中國網紅生態的雙重標準 

在中國,有志成為網紅者首先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中國政府允許的範圍內獲得名氣並建立個人品牌共鳴」。對於外國網紅來說,他們不僅需要適應中國複雜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禁忌,還必須謹慎處理中國民眾在接觸外國文化時的矛盾觀點和心理。這意味著,外國網紅在駕馭中國市場紅利之前,必須了解中國政府的紅線在哪裡,以及這條紅線可能在哪些情況下彎曲。 

中國的名人,無論是傳統影視歌星還是新興的網紅,都受到國家嚴格的監管,並被嵌入在公共領域各個方面的文化和意識形態治理框架內。中國政府經常以不可預測的方式解釋「德藝雙馨」,這使得外國網紅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面臨巨大的自我審查壓力。他們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論、訊息和傳遞方式,以確保不觸犯中國政府的禁忌。 

文化民族主義:外國網紅的新挑戰 

隨著地緣政治的演變,文化民族主義在中國逐漸抬頭。過去,外國網紅只要會說普通話,並願意說好中國故事,就能輕易獲得中國民眾的青睞。然而,隨著時局的變化,外國網紅需要表現出對中國更大的尊重,這已成為一種標配行為。在中國發生天災地變時,外國網紅需要適時發文哀悼,避免在敏感日期發表不適當的言論,並在避免批評中國的同時,對「親善中國立場」表現出足夠的真誠,否則,他們很可能會冒犯中國民眾,失去粉絲支持。

政治正確與隱晦立場:外國網紅的生存法則 

娛樂型、文化型的外國網紅通常刻意不公開討論政治,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完全避開政治話題。那些選擇觸及政治素材的網紅,需要在看似中立的觀察和隱晦的觀點上,與中國官方話語和宣傳路線一致。他們需要以積極的方式描繪中國,並自居為「真相講述者」,重塑國際媒體對中國的形象。

例如,在烏俄戰爭和以哈衝突等地緣政治事件上,這些外國網紅通常會指責美國,並將中國形容為和平推動者。在觸及中國內外政治時,他們會否認中國在新疆侵犯人權,並將民主、自由等價值觀視為美國帝國主義的「軟實力」之一。提到台灣時,他們則會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外國網紅的宣傳手段:成功的背後

外國網紅在中國的成功,不僅在於他們迎合中國政府的宣傳需求,還在於他們善於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對中國的產業經濟和社會治理做出潛在的貢獻。例如,有網紅在逛中國夜市時,直播時稱「許多外國人對中國存在誤解,以為中國人受到壓迫,但中國需要你們拯救嗎?」這類言論不僅迎合了中國政府的宣傳口徑,也能引起中國民眾的共鳴,從而獲得更多粉絲的支持。 

此外,一些外國網紅會將中國高鐵與英國鐵路相比,稱讚中國的制度優勢,奉勸其他國家向中國學習。這些言論不僅有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建設,也對中國的產業經濟發展有所助益。

結論:中國網紅外交的影響

總結來看,中國利用外國網紅進行對外宣傳的策略,展現了其在國際輿論場域中的靈活與創新。這些網紅在迎合中國政府的同時,也通過各種方式影響國際輿論,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這種「砸錢統戰」的手段也提醒我們,應該更加警惕中國對外宣傳的滲透,並加強對國內輿論環境的保護,防止被中共的宣傳攻勢所左右。台灣在面對這樣的挑戰時,更應強化自身的國防政策與輿論戰略,以確保國家的安全和主權不受侵害。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