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除了藍綠對決的絕對二元對立的思考習慣外,我們能不能開放另一種新政治思考方式的可能?

  傳統的二元思考方式是面對眼前的問題,便快速的找尋原因,也經常在面臨衝突抉擇的選擇,只使用二選一的方法,採取的是拒斥不同立場陣營的觀念,選用自己熟悉或者是自己認為唯一正確的答案與方法,但在二元對立的思考方法脈絡下,形成了讓兩陣營進行「對壘」的狀態。對壘只會形成雙方立場的孤立化,更容易造成極化對方立場,已增加己方表面立場的合理性,而彼此再進行二元思考對決時,雙方常會誇大己方與對方不同,並且扭曲對方的意思,各自形成極端的論述,以企求否認對方的立場的效果。結果雙方更不容易接納對方或修正己方的立場。這樣的情況往往只有形成雙方立場更為敵立,彼此不斷進行標籤化的傷害,而未將問題做一真正的解決。

  影響更深遠的是,二元對立的思考法也會限制了我們平日思考問題的視野與習慣,忽略了許多台灣政治和政策議題不能使用二元對立思考,二元對立思考法阻礙了知識的流動變化性,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思考方法讓我們原先開放的心靈變成狹隘與固化。

 是否有新的政治思考方法出現的可能性?面對所謂容易陷入絕對二元對立思考的社會議題時,如何不把兩陣營可能互相衝突的選項,化約的看成兩個不相關的概念直接分開?如何去找尋兩陣營互相依存關係,以及為影響人類死刑存廢問題,找尋所有可能的原因與互動影響?不停留於贊成A的部分思考立場的存在,就等於否定B部分思考立場的方法使用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可以嘗試思考的是,也有可能是兩種方法融合而成一種新方法出來。

  台灣政治涉及許多複雜的政策議題,需要同時理解藍綠立場來先進行多方思辯。然而在進行社會議題倡導、對話、協商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這也是為什麼筆者會運用臉書,當作理解藍綠政策立場的有效管道,進行各自政治論述的資料庫蒐集約十多年,且不只是偏綠的媒體新聞要看,偏藍的媒體新聞更要如數家珍,有能力跳脫原先習慣的絕對二元對立的政治思考方式,也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衝突傷害,以及無意義的社會資源耗損。

  台灣政治現在正進入大罷免時代的準備期,要真的罷免亂政藍營立委們成功,就必須用心真正理解他們做的政策論據是什麼?所以趙少康的政論節目和三立的政論節目,必須同時比對,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當你覺得看偏綠或偏藍的政論節目,心裡才會覺得爽快,那可能是一種警訊,因你已習慣於絕對二元對立政治思考的危險心靈!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