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昨(5)日宣布停止適用掛號費用調整備查制度,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表示,即日起不對掛號費設上限,若遇爭議情事,將交由公平會處理。坦白說,選在萬物齊漲、水電價格即將上調,通膨壓力鍋幾近爆裂的當前,做了如此的政策調整,到底嘉惠了誰?顯然,答案絕對不會是消費者(病患),因為要多花錢阿!(總不會有佛心下調的可能性吧!)
其實光是看醫師公會與醫改會兩造的態度,誰是受惠者,再清楚不過:
醫師公會全聯會張必正秘書長表示肯定,認為此舉可回歸合理常態的經營模式,讓醫師在服務民眾過程中,可以更專心照顧民眾健康。
醫改會林雅惠執行長則說,醫療非屬的商業服務,不能單純依循市場機制,為保障民眾權益,呼籲衛福部應重新擬定可參考的掛號費範圍。
(若從政治權謀的角度思考,選前執政黨在入列不分區名單的順位上,曾與醫藥界鬧得不愉快,如今等同大放送醫界最想要的政策,有否為修補關係而來,耐人尋味。)

誠然,對醫療院所而言,按各自的經營需求,忠實反映營運成本於掛號費上,藉以提升醫療的品質,讓看病的患者容有更舒適的就診體驗,相較於齊頭式的平等、強迫大家都得吃陽春麵的結果,放寬收費彈性,確實有正面助益。然則,既然談到「品質」,免不了就會令人存有「商品化」的聯想,又向來悍拒醫療商品化的杏林而言,難道不是重大的打擊麼?

我們不妨試想,在解禁掛號費上限後,甚麼樣的醫療院所會調漲呢?
確實,如同衛福部所認為的,沒有醫療院所敢亂漲價,因為「大家都在恐怖平衡」。但就像小吃特產店一樣,只要做出了口碑,成為排隊的夯店,漲價還是供不應求,不漲就對不起自己了吧!
換言之,此舉真正受惠的對象,就是各地那些「超難掛到號」的診所,經營者自己當然會去評估價格與客源之間的平衡,不致於漫天喊價,但同現今150元的「死豬仔價」,漲幅絕對還是會很有感。
但是,漲價的結果,就是讓經濟相對弱勢的民眾,被迫得改變原有的就醫習慣,非但可能得去到更遠的地方看診,對醫師的信任度與技術評估,也都得重新建立,這與衛福部常年來大力提倡「醫療分級制」、建立「社區醫療」的觀念,顯然是相互悖離的。
可以想見的,未來的醫療分級,不再是建基在病情的輕重,而是掛號費所劃定的階級。這有點類似國外大型樂園的「快速通關券」(Fast Pass),只要出得起錢,就不用排隊,苦的是那些原本欣喜社區有個醫術高明的醫師,想著用「時間換取掛號」的排隊患者,恐得被迫退出「社區醫療」,跨區選擇次一等的診所看診。(雖說錢本就是萬能,在每個場域都吃得開,但懸壺濟世的志業,總給人一種超乎凡俗的道德感,總該有一定的堅持底線吧!畢竟,「貴婦百貨」大家司空見慣,但未來若出現「貴婦醫院」到處林立,大家覺得呢?)

綜言之,自由市場的競爭機制,確實可能起到良性競爭,讓品質更加優化。然則,醫療行為或許有商業成分存在,但絕對不同於一般商業化的操作模式,要不,您想想,若未來醫療院所也玩起集點促銷,「看十次免一次掛號費」,您覺得這手法怎麼樣呢?看病也能折扣,誘發民眾的消費心理,多多去看病,這合宜嗎?顯然,醫療還是有其非屬消費行為的道德性,真的別把它搞Low了!

至於甚麼聯合漲價行為,就交由公平會來裁罰的宣示,就算了吧,根本虛晃一招!您可曾看過任何居家附近整排同性質小吃店齊漲的情況,被裁罰過麼?指望組織人力屈指可數的公平會發揮作用,下輩子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