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總統大選投票日逐漸逼近,賴清德與柯文哲紛紛提出自己的教育政見,換取選民的支持;近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也姍姍來遲提出,而其中內容卻頗具爭議,如:高教學費補助政策,被許多民眾質疑是否打臉自己在六月時批評賴清德的政策是「大撒幣」,更不用提,讓禮義廉恥回歸學校教育的政見。


禮義廉恥真的退出校園了?
  根據中央社新聞報導指出,侯友宜表示:「他最重視禮義廉恥、是非分明」。是故,如果當選總統,一定恢復學校教導學生禮義廉恥。然而,品德教育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校園,在侯友宜政見發表的隔天,教育部長在面對立委質詢時,也表示並不會說要廢棄什麼(禮義廉恥),強調「禮義廉恥的實踐,才是教育的關鍵。」
  再者,品德教育如今也沒有因民進黨執政而退出校園,如扁政府就存在的《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至今仍舊存在、《教育基本法》第二條第二項開頭更闡明「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從古文三十到現今108課綱被刪減的古文十五,仍舊存有韓愈《師說》一文,表達師道之重要。而顧炎武《廉恥》一文,身為九九課綱最後一屆的筆者也學過,更不用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高中國文補充教材》等書籍多半有相關文章存在,教育莘莘學子。


禮義廉恥,然後呢?
  綜上所述,事實上禮義廉恥根本沒有從校園中撤除。反之,品德教育仍舊存在,其中也包含禮義廉恥、尊師重道等內容。況且,倘若我們仔細探討侯友宜品德教育的相關政策,能夠發現內容其實相當空泛,並無進一步的配套規劃。或許,禮義廉恥重回校園只是個煙霧彈,實則是個選舉策略,使得中間至中間偏藍的選民票投侯友宜,而非「棄禮義,捐廉恥」的民進黨政府與精打細算談論藍白合的柯文哲。
  禮義廉恥,然後呢?正如他的綽號侯侯GPT,侯友宜從來只講上半部的枝微末節,卻對下半部根本的問題何在、政策核心隻字不提。這樣子恣意豎立稻草人,進行攻防的候選人,難以看出其國家領導人的高度。


或許,該學廉恥的是國民黨
  顧炎武《廉恥》一文引經據典,談論四維(禮、義、廉、恥)從個人層次到國家層次的重要性。然而,回顧今年國民黨許多政治人物的行為舉止,卻是令人感到不齒。
  例如,月初因為衛福部放寬巴氏量表,國民黨籍立委游毓蘭藉由內政委員會召委的排定議程權,行種族歧視之實,要求勞動力發展署(勞發署)針對放寬外籍移工政策報告,失聯移工查緝、犯罪預防等議題。但事實上,外籍移工的犯罪率比本國籍人士還低,如果這不是種族歧視,那還有什麼不是種族歧視?
  近日,更傳出馬文君疑似洩漏國防機密,兩周過去,卻不見其回應為何拒簽保密協定。僅以「請拿出證據」、「開會簽到就負有保密義務」等似是而非的言論打模糊仗。當然,依據《立法院議事規則》第五十條:「秘密會議之紀錄及決議,立法委員、列席人員及本院員工,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外宣洩。」馬文君所謂「開會就要負保密義務」沒有錯,但為何所有出席立委都簽了保密協議,唯獨她不肯簽名,是否另有隱情,我們難以得知。
  最後,侯辦上半年高調抨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補助私校學生一年三萬五千塊學費的政策是「大撒幣」、「不顧財政紀律」的政策,那為何現在侯友宜漫天開價到五萬,卻是照顧學生與財政紀律兩相宜的政策?
  難道,正如海軍潛艦案,只有國民黨執政可以造潛艦、推學費減免,而民進黨推動相關政策,即是大撒幣、挑釁中國,或許就算是支持國民黨的選民,也難以開脫這樣清楚明晰的雙重標準論述。
  如同顧炎武《廉恥》首段:「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有其有不亡者乎?」倘若國民黨是用一邊政策買票,一邊雙重標準的態度,去唬弄所有關心教育政策、學生選民,那恐怕難以讓多數人民信服,國民黨當選,會為人民拚好日子,而非是見顏色行事。
(筆者為政治系大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