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昨日提出少子化政見,內容相當廣泛,包括:成立少子化基金、支持女性凍卵補助、育嬰留停津貼調升至投保全薪、以及三胎以上家庭補助100萬元,用於居住需求。看似包山包海的滿漢全席,然幾乎仍停留在「一次性補助」的範疇,未能有更前瞻性的擘畫。
落入「一次性補助」的窠臼,拯救少子化政策就註定失敗
回顧過往,少子化早在扁政府時代,就被視為國安危機,但縱觀期間各時期政府所端出的因應對策,盡皆都停留在「一次性補助」的階段(如生育補助),好一點的,則提升至「期間限定的一次性補助」(如育兒津貼、育嬰留停津貼等),但不論是哪一種,只要規定的期限終了,該政策就與你兩清了,接續孩子要怎麼養,那就是你家的事了。此等作法,類同於成語所云「請君入甕」,總之先以誘因把新手騙上育兒列車,等到成了老手(通常是孩子六歲),就只能隨人顧性命了,橫豎政府先衝生育率、達到政策KPI再說。
然而,在社群時代中,哪容得下這等「陰謀」,透過網友間的經驗分享,生兒育女的艱苦、對比政府資源恩給的杯水車薪,誰還願意上車呢?「一次性補助」經過幾年施行下來,生育率非但不見回升,甚或還屢破新低,有沒有效,看來已經相當清楚。徒然的繼續在錯誤的政策軌道上,疊代更廣泛的資源,實看不到峰迴路轉的成功曙光,有的或只是作為選票考量的操作而已。
侯「員外」催生「獎百萬」,有沒有很心動呢?!
「第三胎獎百萬」,應是侯陣營少子化政策的亮點,口號響,好理解,尤其更像是豪門在獎賞子媳生育的「鈔能力」,乍聽確實心動。但深究實質,真正能受惠的,又有多少人呢?光排富(綜所稅率未達30%)就已先將政策限定在經濟相對弱勢階級,該群族願意生養三胎的,又扣掉一些人,最終能符合資格者,坦白說,對於這些尚未擁有房產的三寶家庭來說,一百萬真的也沒多少。(以個人案例來說,兩寶家庭,北漂生活,租屋近捷運的下新莊,月租兩萬五,一百萬也只夠租三年。)
生兒育女,安居樂業才是最終解方
儘管育兒是「沒錢萬萬不能」,但錢最終的目的,是帶給家庭更穩定的生活,那才是人民「能生、敢養」的重要因子。「一次性的補助」或許做到了以金錢作為後盾、希冀讓父母敢於生養,但期間限定的做法,距離「穩定」二字仍太過遙遠,畢竟,孩子的人生可長了,只要未來某個階段面臨到經濟與事業上的困窘,一家子該如何為繼?想到這裡,相信大家就先卻步了吧!
換言之,侯友宜的「獎百萬」,將生育與住屋需求連結在一起,立意上多少希冀做到「穩定」的階段,但對比房價水平,仍舊缺乏誘因。相對的,假若換個角度思考,將同樣的預算規模,建置在「安居樂業」的邏輯上,也許效果就會大大不同。
諸如給與三胎家庭更穩定的育兒外部環境,像是導入各種友善職場措施(補助企業雇用三胎父母、晚到早退的待遇、公務機關報考加權等),讓父母能在更穩健的職場中發揮所長。至於住屋方面,則優先保證入住公宅,無限定居住年限,讓租屋戶也能有個「家」的感覺。類似的「穩定」因子加乘,相信會比金錢疊代還要來得有效用。
「少子化是國安危機」,這話至少已經聽了將近20年了,但顯然各個政府在提出對策時,都沒能拿出解決國安危機的氣魄,總以為簡簡單單的塞個錢便了事,而無法體悟到「家」的那種踏實感。少了心底的那份踏實,少子化政策便註定會失敗,但如何深化人們的踏實感,除了錢的恩給外,更重要的,是必須從個人的角度出發,觀照其育兒生涯所遭遇到的方方面面,以準客製化之姿擬定政策,才不會屢屢走鐘。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