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自認為其是由一群菁英所組成,強烈信奉菁英政治(meritocracy),而其支持者也因此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佳的,彷彿民眾黨是台灣的救世主。

現今處於一個後現代的社會,在後現代的社會所重視的是主觀性,即主體性的展現。而民眾黨支持者過於重視自己的主觀,而無法容納其他的的想法。但在後現代,社會其實是被相互建構而成的,是結構與主體的相互建構,也就是社會影響個人,個人影響社會。但民眾黨支持者一方面站在後現代的角度訴諸自己的主觀,卻又站在結構之外,嘗試把個人者的主觀塑造成社會的共識及客觀,因此完全忽略了自己也身在結構之中,所謂看似的共識也只是自己的想像。

在這種想法下,就顯現了其認為只有菁英能參與政治的本質(這裡指的不盡然是政治菁英而是理工人才),而跟他們意見相左的往往不被接受,因為他們覺得其他人不夠格。

但近來民眾黨又與地方派系、黑道合作,那這樣又陷入矛盾的困境。不過事實是被詮釋出來的,他們總有辦法自圓其說。所以他們真的是菁英嗎,還是他們自以為自己是菁英呢。

簡而言之,後現代社會塑造個人的主觀性,民眾黨與其菁英政治卻過度強調個人的主觀,覺得自己獨善其身,但當民眾黨沉淪越來越深,菁英政治的排外性就越顯厭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