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挾著去年縣市長大勝的餘威,推出最大縣市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參選總統,沒想到提名後竟災難式的民調大跌,多份民調一致顯示侯友宜墊底,讓國民黨陷入換或不換的窘境。為何好好一局棋淪落至此?固然有郭台銘、柯文哲等外在因素,但最大的問題就在侯友宜本身,難辭其咎。

台灣自1996年總統直接民選以來,已經經過三次政黨輪替,所有卸任總統包括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無一傳承接棒成功,而且每次政黨輪替前的縣市長選舉,執政黨都慘敗,無一例外。去年民進黨在縣市長大敗,政黨輪替魔咒再度浮現,若歷史的循環軌跡不變,國民黨應可順勢再度執政,然而現在卻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國民黨最大諸侯侯友宜黃袍加身不成,卻變成沐「侯」而冠,窘態畢露。

台語說:「好好鱉刣到屎流」,正是國民黨在這一局的最佳寫照。本文從正藍軍的疑慮、年輕人的鄙視及個人素養等三個層面解釋侯友宜為何民調低迷?國民黨若想要力挽狂瀾,可要好好的思考。

過去馬英九在擔任總統前常被政壇形容為「不沾鍋」,而侯友宜有過之無不及,身為國民黨最大諸侯,在幾次關鍵戰役中,竟選擇不出兵作壁上觀,以「市政優先」、「侯侯做代誌」搪塞應付。2020年總統大選,拒絕出任韓國瑜新北競選總部主委;2021年國民黨推出四大公投與執政的綠軍對決,又消極以對;再到最近中二選區、南投二次立委補選,也都迴避輔選,莫說黨主席朱立倫是一手提拔侯友宜的大恩人,國民黨更有栽培之恩,在政黨政治下,身為黨內巨人,應責無旁貸的盡力輔選回饋,但侯友宜卻選擇「獨善其身」,難免會被認為自私,忘義寡恩。

選舉本來就是「水幫魚,魚幫水」,過去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籌組寶島希望助選團巡迴全國各縣市助選,累積了後來參選總統的能量,而李登輝、宋楚瑜、馬英九、蘇貞昌、謝長廷、蔡英文、賴清德等政治明星也都賣力奔波輔選,利人利己。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當初人家需要你助陣時,你以「市政優先」高掛免戰牌,現在你要逐鹿大位需要別人出兵助陣,人家就怎麼回報你!所以當媒體關注韓國瑜與侯友宜關係時,韓國瑜刻意將椅子拉開保持距離,自不意外,也增添一則「侯有移」的選舉笑譚。

不只藍軍內部質疑,侯友宜也抓不到年輕人的心。按理說,年輕人比較判逆不容易滿足現狀,在野者較有發揮討好的空間,然而不只國民黨的兩岸論述距離年輕人遙遠,侯友宜的表現讓人失望,政大、台大兩場校園演講更被死當,讓許多對現狀不滿的年輕人挪移到柯文哲那邊。

台灣自民主化後,已逐漸揚棄過去的大中國教育,加上年輕人自幼接受民主洗禮,歷經多次總統大選與國會全面改選,自然而然的把台灣(中華民國)當成主權獨立的國家,若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為何選總統?既然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互不隸屬,一邊一國當無爭議,對多數年輕人而言,這是最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的道理,怎會一加一等於一個中國?至於九二共識早被中共定調就是一個中國,並無各自表述的空間,如何說服年輕人接受。

總統對外代表國家,若不敢自承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有何資格選總統?國民黨若無法認清這個事實,持續在一個中國的意識型態下批判台獨,玩弄文字遊戲自欺欺人,怎能受大多數是「天然獨」的年輕人青睞?侯友宜已輕揹負了國民黨在兩岸議題的原罪,若還搞不清楚狀況的謾罵台獨,又無一套完整的論述,只會自曝其短。

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侯友宜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自然也要承接國民黨的包袱,不過綜觀台灣政黨輪替的常態,加上國民黨在去年縣市長選舉勢如破竹的大勝,時勢對國民黨有利,若侯友宜是可造之才,自能順勢成為英雄,再大開大合的創造時勢,讓包袱不致成為絆腳石。然而,觀察他成為總統參選人以來的表現著實令人不敢恭維,不只接受媒體訪談乏味無料,欠缺中心思想,到政大、台大二場演講接受學生詢答表現更慘不忍睹,被劉家昌譏為只要國中程度以上者看過一定投不下去。「最強的母雞」的表現,像得了禽流感一樣!

唐朝程咬金以三板斧立戰功成為英雄,而國政千頭萬緒,在參選過程中一定會面對各種問題,「侯侯做代誌」這三板斧在競選總統已經不夠用,選民的要求與對縣市長候選人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語。

歷屆總統大選候選人,不管是當選的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或者是落選的連戰、宋楚瑜、彭明敏、林洋港、陳履安、許信良、李敖、謝長廷、朱立倫、韓國瑜等,一起攤出來相比,就知道為何侯友宜民調急速滑落的原因在那裡了。

侯友宜民調墊底,讓郭台銘蠢蠢欲動。當勝選的契機變成危機,接下來就看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