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準屢次總統民調中,侯、柯兩人加總都大於賴,且支持政黨輪替的比例,始終都佔有五成左右,讓羅智強心生籌組「政黨輪替大聯盟」,主張先讓侯、柯各自拚場,待投票日將屆,藍白支持者再按當下的支持度,主動做出棄保的選擇,終極目標鎖定在「政黨輪替」。說穿了,就是希冀複製去年新竹市的「高虹安模式」。
不料,發了採訪通知、卻又臨時喊卡,倡議最終未能成行,一方面想當然是顧及「侯老三」的觀感,此舉無異於在傷口上灑鹽,好似對自家候選人沒啥信心,另方面恐也會招來是否公然「搓圓仔湯」的疑慮,坐實反民主的批判。但是,這主張真的悖離民主嗎?真有違背選民的真實意志麼?從制度面推敲,或許就能得到答案。
台灣現行的總統選制,採相對多數決制,得票最多者勝,無須過半,在這制度下,選民會投給自己最喜歡的候選人,著無庸議。但台灣的憲政體制,其實是參採法國「半總統制」的架構,而法國總統係「兩輪決選制」,也就是第一輪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產生最後的贏家,確保得票能夠實質過半。
試想,如果台灣也採用兩輪決選制,會出現甚麼結果呢?若以民進黨所估算的「433選票結構」為例,假設侯友宜3成選民的投票偏好依序為藍、白、綠,則按現階段的民調排序,當賴清德與柯文哲進入到第二輪投票時,因為已無藍營候選人,這3成將會轉投白營的柯,讓柯文哲在第二輪能夠獲得近六成的選票,反超賴清德而當選總統,而這正是「政黨輪替大聯盟」倡議所希冀達致的目標。
換言之,羅智強的主張,只是期盼在相對多數決制之下,能夠達到兩輪決選的效果,您能說這不民主麼?畢竟這結果似乎更符合民調顯示、半數選民想要政黨輪替的籲求,只是礙於現行選制只能突顯選民第一偏好的侷限下,無法完全反映全數選擇排序的真實,才會讓選舉結果可能出現多數人最不樂見的選項。
不過呢,現實選制擺在那裡,多加幻想也是虛妄,還不如反躬自省、各自努力為宜。端看2024總統大選,幾乎可以肯定的說,「棄白保藍」根本不可能,因為民眾黨的基本盤(少說也有15%左右),在主帥親征的情況下,絕對不會產生位移,畢竟這攸關民眾黨的存亡。
以前全國得票率淪為4%的印象,都可以自我麻痺的解讀為柯的光環加持不了候選人,但倘若連柯親自出馬都遭到棄保,那這個黨基本上就可以打包回家了。換言之,講了很久的「藍白合」,其實就只剩下「棄侯保柯」的唯一選項,國民黨嚥得下去嗎?
對當事人而言,侯友宜自然不可能接受,畢竟總統一役若慘敗,緊接著絕對是市長罷免的雙殺。然而,對國民黨高層來說,與其輸給賴清德落得一無所有,不如亟思與柯文哲合作的可行性,若柯能因此順利拿下總統大位,勢必會向國民黨遞出籌組聯合政府的橄欖枝,屆時部會要員、乃至於行政院長,都可能是囊中物,這誘因可大著吧?!
或許「換侯」不可能,畢竟太難看了,但只要侯友宜選情持續低迷,始終做好做滿「侯三雷」,則類似籌組甚麼「政黨輪替大聯盟」,又或者朱主席先前一直掛在嘴邊的「非綠大聯盟」,其實都是在操作另類的換侯,不用懷疑!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