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共中央廣播電台所拍攝的紀錄片《航拍中國》第四季台灣篇,於4月29日晚間首播,而央視在26日事先公告紀錄片即將播出後,隨即引發大陸民眾熱議,而全長50分鐘的紀錄片畫面中,出現鵝鑾鼻海岸、台東樟原海岸、宜蘭龜山島、中央山脈及台北101等景點地標,以高空俯瞰台灣美景的視角,並大肆宣傳「兩岸文化同根共祖」,大吹統戰基調。
「航拍中國」是由中共官媒-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在2017年首播後,頻繁在海內外播放,可謂是中共知名的宣傳片,迄今已先後推出4季共34集,而第4季於去年11月開播,沿用前三季空拍手法拍攝完成,先後播出北京、廣西、青海、湖北、香港、西藏、澳門、重慶、河南、遼寧及台灣等11個具代表性的自然、歷史、人文景點,台灣篇便是第4季的第最後一集,且台灣篇預告片於去年12月播出後,便已引起不少關注,上月26日公告紀錄片即將播出後,又是一陣「未播先熱」,據統計,4月26日至29日陸媒相關文章就已發布46篇,登上15次熱搜,相關話題閱讀量更是超過一億次,顯見台灣篇的推出,確實受到大陸民眾廣泛關注。
然該部紀錄片依舊採取大陸一貫的對臺統戰視角,帶著大陸們民眾「俯瞰」臺灣,且由預告片中旁白稱,「我們飛越淺淺的海峽,在台北細雨中重逢,在平靜的港灣回味,感受寶島的浪漫,火山、風雨、海陸變遷,歷經時間的積澱,蒼海倉田,大地不斷發生變化,但從未改變的,是家鄉熟悉的味道,沿襲千年的祝福,同根共祖的文化傳統,還有每一個粲然的夜晚,闔家團圓的心願」,從起初特別強調「淺淺的海峽」,刻意拉近兩岸距離,後提「家鄉味」凸顯「祖國」情懷,最後又以「同根共祖」、「闔家團圓」的陳腔濫調結尾,再以「俯瞰」臺灣為標題,企圖營造中共以「祖國」自居高人一等的視角地位,雖統戰意味濃厚,但對於我國人而言,可謂缺乏真摯的核心情感,且由上述數據可推測,該部紀錄片以內宣成分居多,所以內容僅用層層風景堆疊並膚淺帶過,而這些人文風景背後的民主自由、宗教自由及對任何事有選擇權的自由風氣,是中共當局永遠無法也不敢呈現給大陸民眾所知的,如同我國防部反制影片中所言,「海峽彼岸的美景下,更多的是那份我們不曾擁有的自由」,而紀錄片真正應該記錄的內涵,更應該是台灣擁有大陸民眾「始終遙不可及的夢,曾經丟失的文化,選擇摒棄的信仰,無法爭取的理想」,那便是民主和自由的價值。
中共當局刻意以臺灣篇作為「航拍中國」第4季的收官之作,本想藉此對內加強統戰宣傳,可過度刻意營造和美景象,只會自曝其短,在大陸民眾看見王船祭、媽祖出巡等熱鬧景象後,想到的會是燒神像毀廟、禁聖經、禁聖誕節的畫面,而部分在大陸的台胞們,看完後心中懷念的,是在大陸感受不到的「民主台灣味」。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