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赴中國行程的第二天,先是到了南京「中山陵」進行「謁陵」,「謁陵」是一個封建專制氣息濃厚的用詞,如果孫文是「中華民國」的「國父」(但不是台灣的國父;中華民國建立時台灣不在其中),或是「中國共產黨」認定的「革命的先行者」,他都不是「帝王」的身份,他創建的是號稱「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那怎麼有「陵寢」,還有去「謁陵」這種事呢?

其實每年一月十三日在桃園頭寮、四月五日在桃園慈湖,也都會一群國民黨人、泛藍人士分別到「兩蔣陵寢」去「謁陵」,雖然兩蔣是威權專制、獨裁統治的代表者,但他們終其一生也並沒有「登基」稱王稱帝,所以這些荒謬與不義也是應該要經由「轉型正義」的程序處理的。

另一個常見的代表性封建用詞是「晉見」,用在國際友人來台或國內團體與總統見面時,但為何不使用「會見」一詞即可?用「晉見」聽起來像是見皇帝、國王一樣,非常荒唐,我們並非君主專制國家。國際友人也好、國內團體也好,他們自會對總統表示禮貌與尊重,所有國內外人士與總統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關係,不需要官方或媒體釋放這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封建式咬文嚼字。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