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直轄市長就職百日民調公布,台北市長蔣萬安的「期初測驗」,以41%滿意、16%不滿意、42%無意見的「分數」,成為六都之末,延續前市長柯文哲連年包辦的「尚尾名」。這是繼其六都網路聲量「正負面並列第一」之後,對蔣再次當頭棒喝,雖與其去年42%之得票率相去不遠,卻代表他這百日來,非但沒被任何非藍或中間選民所接納,連當時投票支持自己的「老本」都在「倒縮」。

比起中央政府面對各種意義上的「外侮」,或國民黨內部從共享去年九合一選舉戰果,演變成內鬥刀刀見骨,這三個月來,老天對蔣萬安可說眷顧有加:

前朝與中央籌備多時的大型燈會等著他接手亮相;疫情逐漸趨緩,除了些許小地震或區域性停電外,也無重大天災地變,也沒像桃園一樣「爆管停水」;除了黑道在高檔五星級酒店喝春酒,以及立刻被逮捕的搶銀行案之外,太過驚悚的重大治安事件,只剩市長自己被盜設抖音帳號。

而議會還沒開議,代議士再怎麼會罵,也僅止於書面質詢或媒體上開砲,抵不過享盡活動受訪主場優勢,擅長「顧左右而言他」的他;才運作三個多月的市府,也還沒出現,或還沒來得及搞出任何錢或性方面的醜聞(這三個月所發現者都發生在前朝),蔣也不像桃園市長張善政開車前會「抿兩小口紅酒」。種種跡象看來,都足以讓這位貴公子不太能有機會犯錯、出洋相,滿意度卻還這麼低,這段「市政蜜月期」的尾聲,宛如蜜月旅行過後,各自撇頭互不講話的夫妻,可以預期未來關係是凶多吉少。

同理可見,那份墊底的民調,絕非蔣市府的「谷底」,而是「繼續下探」的起點。

蔣市府的滿意度,為何會那麼低?最嚴重兩點:一、人不和,裏外都不安;二、政不通,抓不到風向,給不了及時雨,卻總在大議題炒短線。

一、人不和,裏外都不安:

蔣市府內部有多和諧?發言人因故走人、市政顧問在Line群組飆罵民政局長、觀傳局長嗆聲被動員賞燈的爆料公務員、公園處基層抱怨觀傳局長整碗端走活動績效等,茶壺裡的風暴通通成為圖文或影音紀實,蔣萬安連小內閣核心都無法管控,要怎麼帶領市府八萬員工?

蔣市府外緣有多「熱鬧」?中國上海官員的花燈行程,觀傳局長的商圈踩點行程,都在通知媒體的情況下,放鳥媒體;不立刻開里長座談會,燈會結束近月,還請里幹事送燈會紀念過季厚外套「清庫存」,讓里長們瞬間「滾」起來。

至於議會,管你藍綠白、資深資淺、議長還是議員,回覆問政資料或書面質詢,惜字如金,公開重大政策前永遠不會想到跟議會內任何人溝通,只想倚仗藍營多數席次在開議後照單護航預算,連柯文哲成燈會舞台邊緣人,也因扯到是觀傳局向中央要求該人要和議長戴錫欽「換位」,讓議長裏外不是人。

所以,許多資深藍營議員,砲口對內,話講得一句比一句還重(反正蔣萬安可能也沒在聽),也很少願意主動替蔣市府的政策辯護(反正蔣萬安可能也不顧念),因為沒什麼幫腔動機,再加上許多人想選立委,砲打中央搶曝光都不夠,哪還有心情幫蔣護航?

潰散的藍營,再加上在北市在野24年(包含2015至2017年,白綠分手前的兩年時光)、問政經驗豐富的民進黨,以及剛成為北市在野黨、有替前朝政策辯護壓力,又有不少暗樁在府內的民眾黨,三個黨團不分朝野,都足讓蔣萬安在議會裡如坐針氈,只因沒人在府內替蔣守護府會關係,就算有,也只是各局處各級主管,自己憑藉著過往的關係,和議員們默默互通有無,就像清末八國聯軍時「東南互保」,和蔣市府高層那群主戰卻無能、好鬥卻食古不化的「慈禧」偷偷劃清界線。

這就是蔣市府令人不忍猝睹的人和,市長本人可能人緣不差,但這位44歲年輕首都市長,卻像他講過的「老人困老屋」故事差不多,待在市政府這棟明年就要滿30年的「老屋」頂層,他就像下不了樓的老人家坐困愁城,任他的幕僚或局處長到處惹事生非。

二、政不通,抓不到風向,給不了及時雨,卻總在大議題炒短線:

蔣市府最致命的,還有對政策議題處理先後順序錯亂,易如反掌,或者急迫需求的,他們不做球、不接球;反倒是需許久時間才能驗證政績的議題,他們反而狂打球、狂殺球,最後就像對空氣拍打運球一樣,觀眾都看不懂「是在哈囉」。

當年柯文哲上任隔兩天,立刻拆除自馬市府以降「從未啟用」、「廢而無用」,還花了台北市納稅人3340萬元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大快人心;那蔣萬安那條「公車道」又在哪裏?

他一開始以為是恢復敬老金政策,但畢竟聖誕節不是重陽節,光是完成府內修法,一端還沒發錢,另一端又還沒拿錢,還只有民調上本來多數就支持他的年長族群受惠,當然跟每天經過忠孝西路的公車族、開車族當年對柯P的讚賞程度有別。

然後,蔣團隊再怎麼努力尋找那條「公車道」,找不到也到不了。「廣設停車彎」,用削減機車停車格的方式,換取人行道行人路權,是延續柯市府的政策「非大破大立」,「廣設垃圾桶」變成里長們反對、前朝譏笑的話柄,然後又石沈大海。耗費一個半月的時間,抓不準風向,盲目亂打,徒勞無功。蔣萬安在這關輸給了柯文哲。

套句已故作家李敖曾提出過的比喻法,蔣萬安的第一顆鈕扣就釦錯了,第二顆也不會是對的。不等時間來證明成效,就大作所謂「7599專案」,也不負責任地提出因此行政端與需求端各會增加多少量能;不加速社宅興建,就大作「雙寶家庭住社宅優惠」,優惠內容和政見相比還縮水,連過去提過的5萬戶承諾都不敢具體宣示;在市內人口無法如期恢復250萬,因而繼續沒有辦法回復「第三位副市長」時,便大搞「人口對策委員會」、「生育獎勵金加碼」,還不惜與中央既定政策對幹,也要推出「私幼補助」,一樣都沒有能替台北增加多少人口的預劃和想定;不等公共自行車系統增站、增車、增人、增週轉率,就說要推前30分鐘免費,讓市民更加借不到車;不等招商引資有成效,白色情人節那天,就地上權聯開案「招商引資」發布新聞稿,號稱能替台北賺389億,但其中「柯規蔣隨」的內湖潭美段設定地上權案,早在那天的兩週前就流標,還被財政局拿來引用,連盤點市政亮點都能出問題。

歷任市長無法解決的內湖交通,又被蔣市府劃定成主戰場,東做西做,拿著柯文哲留下的政策工具,重蹈柯文哲從心急到心死、最後一事無成的覆轍。這些政策可以推,但究竟要拿什麼成果或具體理據加以大肆宣揚?難道蔣可能會立刻被罷免,還是就快含笑九泉了,所以等不及做完都更量能、社宅量能、公共自行車量能、人口明顯回流都增長、招商也有具體進帳,或內湖塞車情形明顯改善後,再來「老蔣賣瓜」嗎?

也因這番大張旗鼓,反而更加深大家對他其他政見落實進度的好奇,如六個月內「長照三箭」現在的進度為何,「內湖聯外道路」怎麼開通,「城市級新創投資公司」在哪裡等等,都成為他未來攻防上,不討好,也不討喜的致命傷。

更不要說,嚴肅的「轉型正義」議題,既沒有從市政角度,解決威權象徵、協助家屬求償;也不從自己家族身分,面對「祖先」功過,從拜會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到講演中「以市長身分」道歉,或為此受訪時跳針「坦然面對」,全變成是速成、淺碟卻沒有內容的公關表演;都更中最嚴肅、最難解的「政府代拆」,也在「7599」還沒被驗證是否有溝通成效後,就被蔣市府不知輕重地當作一場「實境秀」,埋下激化同意戶與不同意戶對立的禍根,成為日後推動的變數。

需要時間解決的,他們敲鑼打鼓地做,在大議題上炒短線,卻拿不出相對成效;而符合民眾期待,也需要立刻被處理的,也做不出個名堂。一場現成的「台灣燈會」擺在眼前,也能鬧出「周邊商圈振興不力」、「交通打結」、「安全設施過期」、「動員公務員參加」等,最後,連活動來了多少人、替台北賺了多少錢,都是一筆糊塗賬;面對中央「普發現金6000元」,蔣市府在二月說各局處已經預擬振興配套措施,待「中央發放期程」確定後再公布,一個月過去,網路登記早開放多時,局處的答案依然是「研擬中」。

人不和、政不通的蔣市府,滿意度當然不可能高,這時還傳來兩個奇怪的聲音:其一,他身邊某位不具名佞臣,在向媒體解釋為何蔣萬安的滿意度那麼低時,竟稱「蔣不追求聲量、曝光,而是選擇先碰這些對市民長遠有幫助的議題」,教人不敢相信!

不追求聲量的人,會「公開」去動物園餵猩猩?會「公開」請運動員吃Buffet?會「公開」發世界棒球經典賽祭品文?會開那麼多場砸大錢場佈卻沒有重點或亮點的記者會?會拍影片宣傳自己知道衛生棉的種類有哪些?講那種悖於常理的話,論點跟過去塑造馬英九有「沈默的魄力」差不多,難道也同樣是某位曾任「馬系幕僚」的高層說的?

其二,就是自稱「老市府人」的藍營議員游淑慧,雖委婉點出蔣市府的政策「要讓民眾知道而且用得到」,但還是自我安慰式地說「不滿意度僅有16%,看來綠營也沒太多負評」,講述這些內容的同時,還不忘宣傳蔣萬安在家會幫小孩「泡奶」,更突顯蔣對市政的付出可能「還比不上幫孩子泡奶」,蔣的專業可能也只剩下「泡奶」,當蔣屢次「運用」三寶做個人形象塑造,已令外界疲乏的同時,游這席話簡直就是藍營最擅長的「高級黑」,替蔣的施政無能再補上一刀。

蔣萬安可能未曾拜讀過,他「阿祖」蔣介石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夕曾寫下「惟攘外應先安內,去腐乃能防蠹」,1924年在〈覆廖仲愷書〉也寫過「天下事未有無方針無條理而能治民者」,如今蔣介石的「秘密曾孫」處理台北市政「人不和,裏外都不安」、又屢屢「在大議題上炒短線」,再繼續誤信身邊人的好聽話,進到議會備詢的市府團隊,包含他自己,不只四面楚歌,還將奏出民調繼續下探的輓歌。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