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世足落幕後,我不禁的聯想,為何台灣在足球界總沒有一個位置,是因為文化還是亞洲體型原因,關於文化我並不否認,台灣曾經被日本統治,比起足球或其他運動,在棒球上我們更勝一籌,加上我們對於美國的熱衷,不可否認這是促進台灣棒球能獲得地位的原因,但因為我們是亞洲人而無法在足球拿到一席之地,真的是如此嗎,在體型上我們確實比不上西方,但為何日本和韓國,能多次參與世界盃呢,而也位於亞洲地區的台灣,卻一次也沒進入世足,甚至離進入世界盃還非常遙遠,究竟為什麼台灣的足球實力會落後這麼多?

在1960年代以前,台灣曾經三度參與奧運的足球比賽,雖然三組全在第一輪小組賽中就出局,但這也不可否認,台灣在當年,是有實力能站上國際的殿堂。

而在1954和1958年的亞運,中華民國也兩度擊敗韓國奪下金牌,但當年的選手基本上都是徵召香港球員為中華民國出戰,但1971年,協議取消後,台灣在足球壇上一落千丈,加上中國的崛起和政治的打壓,都讓台灣的足球一蹶不振。

在整個運動的體系上,我們都能感受到政府的漠視,也許在國中和高中加入校隊,不用煩惱學費及餐費的問題,但一旦上了大學,學費就成了關鍵,假設是家中經濟不太好,就必須從夢想與現實做出選擇,這也是台灣運動壇上必須面對及重視的問題。

而接下來最大的問題就在,踢足球在台灣幾乎是沒有未來,在台灣運動發展缺乏社會支持基礎,僅有少數運動,例如:棒球、籃球及桌球等,才有機會發展成金字塔,而棒球和籃球都有職業聯賽可以打,足球呢?對那些從小踢球,冀望能在某個舞台發光的人,怎麼拼命也都沒有舞台發揮,除非走出台灣。

正是因為在台灣踢足球幾乎是沒有未來,讓足球在台灣簡直是完全不行,畢竟踢的再好,依然會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問題,無法維持最基本的生計,就算球技再好也無任何意義。

整體而言無非對台灣的運動體系感到失望,在了解這麼多負面後,台灣在足球方面就毫無改變嗎,政府在近20年,喊出對足球的企劃,例如2018年啟動的足球六大計畫,和包括當初要撥經費43億經費最後僅核發35%、2020年說要成立4支職業隊伍,但到今日卻也半個東西也沒有,也許真正改變的,是那些足球員的心態,只有再更努力,才能走出台灣,獲得屬於他們的勝利。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