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初始有機會跑選舉方面事務;在近距離接觸下,發現台灣公民開始從口號及充滿激情的演說動員中,開始用審視及考察的眼神,注視著選舉過程及候選人。這或許是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危機感,也可能是政治環境的劇烈的變動,使得台灣公民更加關注自己的選擇。
公民的某些投票行為,或是為了教訓政治菁英,可是表達情緒之後。卻發現結果付出的代價太高;重新思考也許不應選擇委託給迴避民意、煽動地方情緒來贏得選票的政黨和候選人。但是政治家們討厭競爭和選擇的原則,他們會試圖在現有架構內保持自己地位。在現今時代選民,可以實時訪問每個候選人的新聞和他們的承諾;各種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實時新聞以及各種選舉信息。
當我們選擇購買商品和消費者商店時,我們會評估廣告宣傳和商家聲譽。有保質期可以退貨,選擇差評或退貨代價不高,很快就能出結果。不幸的是,這不適用於選舉。理想情況下,每個公民都可以研究候選人的政治觀點,並做出有利於他們的選擇。但是,人們特別喜歡聽政客的八卦和小故事,而不是調查他們的政治立場和政策。候選人的明星特徵更容易引起公眾的注意,短期的政治觀點對現今選民更有利。但當候選人在沒有預算的情況下做出承諾時,將增加稅收負擔或政府債務。這也將加劇我們地區的財政困難。
18歲公民權如果通過,將是會改變現有政治選舉狀態;他們更善於運用社交媒體,並更容易收集到各項資訊,因為沒有團體利益糾葛。對於選委會披露的候選人“財產、納稅、服兵役、犯罪記錄”信息和辯論等信息,將候選人是否存在道德問題做為參考。而現在沒有預算而作出太多承諾的政黨和候選人,也應考慮將擁有投票權的公民的新成員。「您列舉的債務」為什麼要讓他們承擔呢?
對選舉過程冷感,而變化成更加理智地看待演出。似乎是現在不分年齡、性別的台灣公民;展現出的無聲力量。現在讓我們暫時遠離媒體、朋友和熟人,不要輕易相信那些受歡迎的政黨和候選人。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戲劇性的政治表演上。對於批評其他政黨,支援那些反對他們的政策,但不提出自己政策的政黨或候選人應多加評估。今天,捍衛民主的不是政治家,而是選民。政客們會不惜一切代價贏得選舉。政黨可以承諾的唯一目的是贏得選舉。
上一代遺留地球環境問題,我們正承受中;下一代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現在多點付出不會成為負擔,希望現今這一代的選擇,不會成為下一代的負擔!(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