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後,在新任政治局常委中換下了李克強、汪洋、韓正、栗戰書,其中李克強、汪洋是出人意料的被踢出名單中,七人名單當中,除王滬寧及趙樂際為習近平親信而留任,剩下四人名單全換上「之江新軍」,除此之外,最值得我國人民注意的是中央軍委名單的更新,除了習近平連任軍委主席、張又俠連任軍委副主席、苗華、張升民連任軍委委員外,委員有李尚福、劉振立,以及近年擔任東部戰區司令員的何衛東作軍委副主席一職,也表明了未來將針對台海問題有進一步更劇烈的行動,未來在這一波換血之下也可以預期國台辦及國務院也會在這段時間有所調動,但為謀求政治穩定,相信在明年三月國務院總理正式上任前應該都不會有太大變動。

在習近平的第三任期下,國際局勢對台灣也是十分的不利,作者認為有以下三點:

1. 台灣國防近期積極改革,國艦國造、國機國造及兵役尚在轉型和改革,近幾年採購的F-16VM1A2等相關大型軍售尚未完成交付,同時也面臨美國國安高層審查機制,許多軍購案也隨著烏俄戰爭佔用產能導致交付時間可能會延後。

2.目前烏俄戰爭還沒有結束的跡象雖戰事有所進展,但近幾年美國國內通膨及失業問題居高不下,很難要求美國在面對亞洲與歐洲同時有戰事的情況下同時支援,到時勢必會做出取捨,因此美國至今仍然採取模糊戰略,許多東西都還是未知數。

3.美國近年來政治極端化、政黨鬥爭嚴重,同時經濟又遭遇重大通膨問題,中國極有可能看中美國此一弱點,趁美國國內局勢不穩對台發動攻擊,以目前習近平在二十大上任後的常委及軍委名單來看,未來激進的挑釁行為只會有增無減。

未來聚焦重點不論是中國的清零政策,美國的通貨膨脹抑或是台灣的九合一大選,每一個問題都有可能成為引發戰爭的導火索,後續不論在開戰或避戰,都要看三方能否在外交上取得國際支持,率先與各國的掌握話語權,因此「軍事就是政治的延伸」,經濟合作更成為了國際互動的基本籌碼,值得關注。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