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流傳著一則徵求工讀的訊息,只需要在某候選人的造勢場合中搖旗吶喊,就可以領到600元的工讀金,引發藍綠又是一陣你來我往的口水戰。事實為何,尚待釐清,但想聊聊的是:600元的工讀金,過分嗎?

自己曾經擔任某黨百工百業造勢的工作人員,看著那些假日時光,還得攜家帶眷的前來為候選人加油打氣(有的連小孩都一起出動),而且一待就是半天,不免都覺得有些辛苦,倘若事後給予每人一點「誤餐費」(走路工、工讀金、雙主菜便當(?)……名詞隨人取,總之就是一點酬勞),真有那麼罪大惡極麼?

這個時代,如果連排個隊,都該給予相對應的報酬,那麼,找人來充場面,又怎能奢求都是無償的義工呢?又不是做功德?!

換言之,絲毫不覺得這則徵人啟事有啥問題,真正該檢討的,是何以候選人們,總喜歡「裡子與面子兼得」的假面心態。既想要造勢場子熱絡,又不想讓人知道是用錢堆出來的,彷若所有支持者都得是志願的,才夠有面子,無奈,哪來那麼多死忠的阿!

(舉個過去實際發生的案例,有一回造勢活動,準備了給支持者的便當,但擔心先行發放,恐怕會有領了就跑掉的情況,所以決定先放在遊覽車上,等活動結束後再發。無奈,貴賓姍姍來遲,有幾位又話匣子收不回來,搞到最後,便當都有點臭酸了,讓領到的民眾感覺很糟,還打電話到服務處客訴。

這例子只是想告訴大家,舉辦一場人山人海的造勢活動,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死忠的還真是不多,沒有出動遊覽車載人,沒有個雙主菜便當,沒有綿薄的活動費,要call人來聽訓話,談何容易阿!)

候選人老是愛講「新政治」,自許是打破傳統選戰窠臼的人,但可惜的是,一旦走入了政治的大染缸,進到了選戰的步調中,就全都變了模樣。看著那些標榜「改變」的新人們,從早送遊覽車、紅百帖跑攤、社區活動致意、開辦各式座談會茶餅會、競選總部成立的搖旗吶喊、四處懸掛看板布條……到底哪一項有新意?

或許唯一創新的,就是將本該有償的造勢群眾,定位成無償的志工,將本該付廣告費租金的看板,拗成是支持者無償贊助,彷若萬事只要不沾錢,就不落俗套。但不用錢,不代表沒成本,或只不過是將成本轉嫁給別人而已,合理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