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之亂」因台北地院開庭審理再度引發關注,被告徐權表示庭前已與中崙所警員蕭育宏達成和解,條件竟是賠償1台同款電腦螢幕與8000元,不僅踐踏警察官箋格調,也讓警黑「地方生根」問題浮上檯面。

  1960年香港警察「警黑勾結」引人詬病,警務人員合同黑道份子魚肉鄉民極為普遍,當時警隊祭出行政手段對調當時探長轄區,就是為了避免「地方生根」影響警務運作;如今唯有撤換相關人員,才能透過「中央肅清」擊垮地方黑白兩道盤根錯節的地下文化。

  松山分局推出一線員警蕭育宏興訟,直到新聞媒體披露卻又改口並未和解,北院卻又間接證實蕭員已和徐權達成和解,並且已經作成調解筆錄。這場松山分局中崙派出所楊忠蒞酒醉滋事,在外酗酒引發數十名黑衣人闖入分局毀損公物,引起中央對於地方違法亂紀一連串的行政調查,如今卻以和解收場,凸顯的是黑白兩道已「地方生根」。

  台北市警紀問題從「松山之亂」後接二連三,市長柯文哲不去思考如何調整人事,反讓松山分局事後依然故我,導致外界觀感不佳,恐需透過「中央肅清」才能維護警政廉潔。柯市長先前對於北市警界接連的風紀問題拒絕「中央肅清」態度明顯,發揮擅長的政治語言表示”絕對不會向暴力妥協 ” ,但是經過松山、北投和中山之亂等諸多爭議事件,不僅重創警察形象也已影響民眾信心,卻對警方身為執法單位如何嚴以律己的改革作法隻字未提。

  北市警察違紀事件直到進入檢調偵查得以導正風氣,即便柯市長下令北市政風介入調查,卻忽略了地方主管機關對於受調單位本身關係就很綿密,卻還大言不慚針對案件進行根本原因分析(RCA),結果不過就是”上下相交賊 ”的警紀敗壞。

  警黑「地方生根」需由「中央肅清」,才能避免治安真空的共犯結構,地方若仍堅持己見造成社會問題,恐讓警察風紀淪為治安破口。

 (作者為新聞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