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以來,全球的溫室效應/極端氣候愈來愈嚴重,光是在2021年6、7月的新聞報導中,多達10餘則全球各地之豪雨洪水及森林野火的嚴重天災,就連中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全球第5大沙漠)也出現洪水氾濫,淹沒了中石化公司的3萬套油田設備,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2021年8月9日提出警告:「全球均溫可能在10年內升高1.5℃」!原因何在?最大癥結就是各大工業國家的政府,多在玩弄"碳中和、碳交易、碳補償"的科學數據魔術!

在2021年4月的「全球領袖氣候高峰會」,美國總統拜登率先宣佈美國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要在2030年以前讓溫室氣體減排放量降至2005年水準的50%以下,並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與會的40多國領袖,為恐落於人後,紛紛喊出"碳排減量"的時間表。

2021年7月,中國啟動全球最大規模的「碳排放權市場」,美國也宣佈2035年「碳排放清零」計劃,歐盟則朝向2050年時現"完全碳中和"的目標邁進,並決定2035年起,禁止銷售新汽/柴車及油電混合車(※以後夜間或上班時在哪充電?用電量不會增加?歐洲進口車商不會倒?)。然而,全球碳排最多的國家(※中國、美國及歐盟),仍在玩弄"碳中和、碳交易、減碳排、碳補償"的文字遊戲。

不管是「碳中和」、「碳補償」、「減碳排」及「淨零碳排」、「負碳排」、「碳足跡」等用語,乃至於「零碳建築」(ZCB,Zero Carbon Building),均是學者專家為破壞地球環境的貪婪人類,所訂之欲蓋彌彰的花招,以一般人的常識邏輯來看,若不計成本,特別蓋一間"零碳建築"樣品屋,或許有可能,但是,現實生活上,"零碳建築"也不可能存在,充其量只是轉嫁排碳及耗能而已。

以"Cheat Neutral",可在網路上搜尋到一段於2007年推出的10餘分鐘的影片,依其內容,中文可譯為"劈腿中和",是在諷刺「碳中和/碳補償」政策的不合理,當時還成為英國國會議員質詢「碳中和/碳補償」的議題,和歐美媒體爭相採訪的焦點。

影片的內容,大致是說2個英國年輕人,成立了一個"劈腿中和公司",專門替因劈腿而有感罪惡的人服務;當一個人劈腿時,會產生心碎、痛苦及嫉妒的(負面)情緒而污染空氣,只要付一點小錢(2.5英鎊),交由他的公司,轉給沒有劈腿的第三人,以補償他保持忠貞的付出,就能抵銷掉自己劈腿的罪惡。

其實,反對"碳中和/碳補償"政策的學者專家也不少,因為"只要老子有錢,就可以排碳",然後再透過"碳補償"仲介公司向落後國家買碳權、植樹造林,來彌補自己排碳的罪過,合理嗎?劈腿之人只要付錢補償,就可以搞小三、小王了?

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排放統計」(2020/11/12)所示,2017年台灣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CO2)占95.36%,甲烷(CH4)占1.85%(※主要來自人類及動物之排泄物所產生的沼氣)及其他5種微量的氣體(2.79%),而此些溫室氣體,主要來自能源燃料燃燒(90.22%)和工業製程(5.09%),也就是石化燃料(煤及石油等)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地球溫室效應/氣候變遷惡化的元兇。

對於企業或工廠而言,「碳中和」是一種"碳排放""碳固定"相互抵銷的機制,再生能源(綠能)可減少碳排放量,而種植樹木則可固碳(吸收二氧化碳),兩者與火力發電的碳排量相互抵銷時,即是學者專家所稱的「淨零碳排」。

「樹木可以固碳」是基於樹木在白天會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的概念;專家為何不談「樹木在晚上也會吐出二氧化碳,進行"氧氣作用"」?這一吸一吐之間的二氧化碳怎麼算?學者專家們並未提出說明。

「碳中和/碳補償」已成為全球性"合法詐欺"的交易行為,就是透過"碳權交易"方式,付錢給其他(落後)國家,或者有能力生產「再生能源」電能的國家/企業,以換取自己的碳排放權,即可在自己日漸增加碳排量的情況下,仍然可達到"似是而非"的減碳目標。但是,此作法並未真正減少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反而使有錢的企業/國家,肆無忌憚地增加實質的碳排放量。

想解決「極端氣候/氣候變遷」之地球危機,應從"節約能源、減少浪費"做起,可惜,為了生活上的舒適,用電量持續增加(※例如蘇貞昌院長的「中小學班班有冷氣政策」,要在2022年2月前,約10.3萬間教室全面裝妥冷氣(2台/間,耗電2.5kW/台),瞬間電力需量高達51.5萬kW(即515MW)),"浪費、奢侈"已成為減碳排的大漏洞,唯有"用量減半",才能真正減碳排,例如,單、雙日,單、雙號汽車輪流開(※但是有錢人會有單、雙號兩輛車)。

此外,綠能設備的製造、維修、運輸及儲存的成本高,發電量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更是大問題。因為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已成為一大新興產業,「綠能」魅力無法擋(※台灣南部之佔漁塭、搶農地的"綠蟑螂"已氾濫成災),業者及政府對於「綠能」的缺點多避重就輕,這些設備的使用壽命約20年,其報廢處理的「碳排放」足跡,多未列入「碳中和」的考量之內。

"靠天吃飯"之太陽能和風能的發電效率差,宛如"竹籃打水",得不償失;得到的綠電,少於為了得到綠電而花費的總碳排,就如同為了回收便當紙盒,而用自來水沖洗一樣,水費及碳排足跡高於便當紙盒的回收價值;台灣某離岸風力發電機廠商,其機組製作的噴砂廠/噴漆廠,均需在恆溫濕空調室進行,其空調主機高達1,500RT(冷凍噸),每日耗電10,000度,排碳5,090kg(0.509kg/度),這筆"排碳量"要如何"碳中和"?

減碳的最高準則:「不用則零排,要用則減半」,因此,碳中和/碳補償只是在玩弄"統計操控"的數字遊戲而已。如果真正愛地球,學者專家們,從今天開始,請關掉冷氣改吹電風扇,並請蘇院長立即封存「中小學班班有冷氣」的政策吧!

科技不斷進步和生活水準提高是時代之潮流,「碳中和/碳補償」並無法真正的解決碳排放問題,唯有生活水平與地球人口回到2005年水準,才能真正的減碳排;工業國家如果不自我設限、減少碳排放量,而繼續玩"碳中和、碳補償"等文字遊戲的話,看來,「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已是一條無法回頭的不歸路了,不知現實版的「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何時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8月新書「數據會說話?做伙來找碴!」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