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民黨主辦「兩岸關係與國際政經情勢的展望」論壇,有與會學者認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任內必解決臺灣問題」,且引用其他學者分析中共動武時間點,不會晚於2035年,將提前達成2049年建國百年目標。

中共建政迄今歷任5位領導人,論「歷史使命感」個個都很強烈。毛澤東不僅想要「血洗臺灣」,更對臺前線發動戰爭;鄧小平深知實力不足,改走「一國兩制」政策;江澤民在1995-6年間引發臺海飛彈危機,試圖進行對臺戰爭準備,並要脅「臺灣問題要有時間表」;胡錦濤則祭出兩手策略,既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又提出「惠臺措施」,達到制臺和統目的。倘以歷史使命感來預測習近平就會發動武統結論,似乎過於簡化很難成立。

學者對事件的分析推論會受到各界普遍的重視,主要是基於立論背後的理論基礎或研究發現;就如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認為中國意圖問鼎亞洲霸權,主因是大國在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下,當具備軍事力量又有擴張意圖時,會趨使對他國有所圖謀並付諸行動。另位國關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警告中美兩強很難避免一戰命運,主因是回顧過去500年歷史,發現有16起崛起強權與既有強權的競爭有12起導致戰爭。

雖然報載未提及與會學者深入「引經據典」或以學術「研究發現」作為推論依據,但「觀察」目前中共威權擴張行徑,確實有對臺發動武統「意圖」;對習近平而言,或許會基於中國百年國恥的難堪經歷,亟欲恢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譽」、或基於成就個人登基稱帝永垂青史的「利益」,也或許基於對內部江胡舊勢力、太子黨、受迫害者等反習勢力的「恐懼」,而不惜對臺發動侵略戰爭。

習近平如果發動對臺戰爭就必須思考幾個問題,首先是「國際層次」的問題,中共要確定以美國為主的民主同盟會不會袖手旁觀,答案很明顯,此倏關美國世界領導地位的存續。習近平也必須思考「國家層次」的因素,中國有具備權力轉移理論所稱達到美國綜合國力的80%,足以挑戰美國「既有強權」的實力嗎?答案也很明顯,倘再加入印太民主同盟的力量,不要說2035年,2050年中國都難望其向背。最後是「個人層次」部分,習近平大權在握,國內反習勢力蠢蠢欲動,其有必要「冒身家性命之險」,發動「不成功便成仁」的戰爭嗎?答案也非常明顯,習只是想展現「厲害了我的國」,凝聚內部擁習力量,達到「黃袍加身」,個人最終實質稱帝的目的。

縱使習近平具備「榮譽」、「利益」及「恐懼」等發動戰爭的動機,習也會理性思考「國際」、「國家」及「個人」等層次的影響因素。中國俗云:「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習近平未必任內一定會解決臺灣問題,學者的發言確實基於兩岸政治發展的憂慮,倒是臺灣內部有少數政客如同胡錫進或小粉紅之流,很期待習近平基於「黨的角度」、「國家的角度」及「共同的志業」,冀望習「任內必解決臺灣問題」,但他們對習近平的希望,終將如習近平對臺親共勢力的期待,在臺灣贏得總統大選一樣,不切實際且遭臺灣人唾棄!

文/孫國祥(政府前駐美人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