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時期,老師告訴我們,努力讀書,辛苦三年考取好的高中;高中時期,老師同樣告訴我們,努力讀書,辛苦最後三年考取頂尖大學,大學後就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人生了。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殘酷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別無選擇。要在遊戲規則中勝出,就要犧牲玩樂、犧牲創造力,盡全力吸收課本知識。還記得小學時,看到許多孩子一下課就往外跑、踢足球、放風箏,心中莫名羨慕。而從小被賦予極高期望的我,總是在滿滿寫不完的考卷中度過。寫完一份還有一份,一有時間就是寫考卷、拚成績。 

因此,小學時期的我,就是在所謂的社會期望中度過。旁人一見到我,總是誇讚說好棒、好認真、將來一定能考上臺大。當時聽到這些話,心中一度認為會讀書就是一切。殊不知有多少成功的人物是靠溝通力、創造力、一技之長過活,而不是大眾普遍認為的價值-學歷。

國高中時期,壓力只有越來越大。小考、週考接踵而來,夢幻中的社團、人際離我越來越遠。在如此逼迫下,的確,在成績上我是屬於學校的領先群。我承認,我曾自滿擁有優異的成績,擁有較高的排名,而在大學入學考試中擁有臺大的錄取通知書。但是,我不斷問自己,除了學歷,你還有哪些優勢? 我得出來的結論是:沒有。

或許吧! 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教育制度下的大量標準化產物。考選擇題,我們能全對;考國寫,我們既能情意抒發,也能理性思考;考英文作文,我們能運用華麗詞藻、高超句型。

So What?

這只是證明我們是升學遊戲中的優勝者而已,並不代表我們在未來仍然是優勝者。有哪項工作,只要會以上那些技能就能勝任的?我想沒有。在這個多變的社會,我們應該擁有的是溝通力、領導力和全球視野。然而,這些東西有出現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嗎?除了學測第二階段面試外,顯然沒有。而學測第二階段面試,也是要先通過第一階段的成績,才有資格。如此一來,未來頂尖人才真的能順利進到頂尖大學嗎?為什麼成績還是要看那麼重呢?這樣的教育制度只是要讓我們持續侷限於框架中,將讀書放在第一順位,成績稍微不理想就崩潰大哭。

頂尖大學學生中,又有多少人是真的享受大學生活呢?還是又被父母、老師說大學四年好好讀,未來拿取碩士、博士學位比較順利?就這樣,寶貴的人生就這樣過了幾分之幾?為什麼我們不能從小追尋自己所愛,享受人生?喜歡畫畫的,就從小開始培養,未來成為大畫家;喜歡音樂的,就從小開始練習,未來成為知名音樂家;喜歡運動的,就從小開始鍛鍊,未來成為國際運動員。但臺灣教育不是這樣。它不斷灌輸大眾成績才是一切根本。因此,許多家長從小抹殺孩子的童年和興趣,期待他們能在課業上有良好表現。如此一來,不知有多少畫家、音樂家、運動員等等對未來感到迷惘,儘管他們順利考上了頂尖大學。拿掉學歷標籤,我們的價值是什麼?花費這麼多時間青春考上理想大學,為的是什麼?我們不該一再參與讀書考試的循環,到最後甚至發現自己沒有價值。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